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我上交一个皇帝儿子> 第140章 夏父欲进内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章 夏父欲进内阁(2 / 3)

响。

“朕亦是此意。只是,该如何行事,方能既不失朝廷体面,又不寒了将士之心,更达到分权制衡之效?夏卿可有良策?”

夏父沉默了片刻,似乎在飞速权衡。随后,他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声音压得更低了些。

“圣上,被俘的天狼军残部,约有三万余人,至今仍羁押在营,未曾处置。

这些兵卒多数乃被窦家裹挟,并非死忠,若尽数斩杀,有伤天和,亦恐引起动荡。

他观察了一下闻治的神色,见其并无不悦,便继续深入。

“如此一来,南节军规模虽扩大,但其内部成分却变得复杂。再命南昌侯李贵仍为统帅,总揽大局,以示圣上信重。

同时,另遣一位忠诚可靠、善于治军的主将,与二公子李淡共同协理军务,相互牵制。

如此,既可补充南节军战力,又能避免李家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可谓···两全其美。”

闻治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夏父那张看似谦恭、实则藏锋的脸上,半晌没有说话。

忽然,他低低地笑了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有些突兀,带着几分欣赏,几分深意。

“夏爱卿。”

圣上闻治踱步到夏父面前,语气莫测,“让你屈居工部侍郎之位,掌管营造修缮之事,看来···当真是委屈你了。”

这话看似调侃,内里却蕴含着极重的分量。

夏父心中一凛,立刻躬身,语气愈发谦卑。

“臣不敢言委屈。能为圣上分忧,为大宴朝效力,已是臣莫大的荣幸。臣别无他求,只愿圣上能时常记起尚有微臣可供驱策,便心满意足。”

闻治看着眼前这位心思缜密、善于谋划的臣子,再想到他那个倔强聪慧、此刻正怀着自己血脉的女儿夏挽,一个念头在心中迅速清晰、坚定起来。

他需要夏务恁,不仅因为他有能力,更因为他是夏挽的父亲。只有将夏父扶持到足够高的位置,拥有足够重的权势,将来他想要将夏挽和她腹中的孩子名正言顺地接入宫中时,所面临的阻力才会更小,操作的空间才会更大。

这既是对功臣的奖赏,亦是他为自己,为那个未出世的孩子,布下的一步暗棋。

“此次平定窦党之乱,夏卿于暗中策划联络、传递消息、稳定朝局,居功至伟,朕心甚慰。”

闻治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原首辅王弗之已死于窦党之乱,内阁三席,如今只剩邵淮安与邢台二人。寄予厚望。”

他踱回龙案之后,目光灼灼地看向夏父。

“朝廷历经动荡,正值用人之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窦党伏诛,空出不少职位,正是擢拔贤能、充实朝堂之时。

夏卿回去后,可好好‘准备准备’。大朝会,朕希望···能看到夏卿成为朕之智囊核心的一员。”

这话几乎已是明示!圣上不仅认可他的功劳,更是明确告诉他,内阁第三个席位,属意于他!让他提前联络盟友,营造声势,确保在朝会上能顺利通过推举!

夏父只觉得一股热血猛地涌上头顶,巨大的惊喜让他几乎难以自持。

他立刻撩袍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洪亮地响彻大殿。

“臣!夏务恁!叩谢圣上天恩!臣定当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闻治看着他激动的模样,心中那份因夏挽而起的烦闷似乎也消散了些。

他亲自上前,虚扶起夏父,语气变得温和,却意有所指。

“夏卿不必行此大礼。你是朕信赖的股肱之臣,朕不倚重你,又能倚重谁呢?”

随后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提及,“对了,南昌侯请立世子之事,势在必行,朕会准奏。

李家若扶正妾室,难免会对原配世子夫人有所轻慢。”

他顿了顿,看着夏父瞬间变得关切的眼神,缓缓道:“朕有意,特旨册封夏卿之女夏挽为六品‘安人’,以示朝廷对其贞洁与夏家功绩的旌表。如此,也算全了夏卿的颜面,让你那女儿在侯府之中,能有立身之本,不至被宵小所欺。”

这一下,夏父不仅是惊喜,更是满满的感动涌上心头,眼眶都禁不住微微湿润。

圣上不仅提拔他进入权力核心,竟连他女儿的后路都如此周到地考虑到了!这份“体恤臣下”、“关爱功臣之后”的“隆恩”,如何不让他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看着夏父感激零涕的模样,闻治的眼中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复杂光芒。他轻轻抬手:“爱卿平身吧。用心办事,便是对朕最好的回报。”

夏父重重叩首,方才起身,倒退着离开了乾正殿。殿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