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端坐在主位之上,背脊挺得笔直,仿佛那身早已不复存在的朝服仍压在肩头。
桌上摆放的膳食早已凉透,油花凝结在汤面,如同她眼中残存的光。
她已有两日未进粒米,只偶尔抿几口清水,维持着最后的体面。
宫门外传来铁甲摩擦的声响,守卫的禁军突然齐声行礼,脚步声由远及近。
窦太后的指尖微微颤动,随即攥紧了衣袖。她知道是谁来了。
殿门缓缓开启,贤太后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踏入永寿宫。
她身着绛紫色宫装,金线绣成的牡丹在袖口绽放,发髻上的点翠凤钗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每一道流光都在宣告着她的胜利。
“妹妹今日怎么得空来我这永寿宫了?”
窦太后先开了口,声音虽沙哑,却仍保持着往日的威仪,“莫非是来给哀家请安的?”
贤太后微微一笑,不接这话,只抬手示意身后的掌事嬷嬷将托盘放在桌上。那托盘上放着一壶酒,一只酒杯,再无他物。
“都退下吧。”贤太后轻声道。
心腹嬷嬷犹豫片刻,还是在贤太后坚定的目光中躬身退出。殿门缓缓合上,将两位太后笼罩在昏黄的光线中。
“窦姐姐还是这般嘴硬。”
贤太后起身,慢步在殿内踱步,指尖划过雕花的窗棂,抚摸过垂地的帷幔,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这永寿宫,我向往了多年。”
窦太后冷笑一声:“一日未被废黜,哀家便是这后宫之主。贤妹妹见哀家,理当行礼。”
贤太后停下脚步,转身直视窦太后:“是啊,行礼。我行了一辈子礼,从我还是贤妃时,便日日向你行礼。”
她的目光飘向远处,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她还是刚入宫的妃嫔,而窦氏已是中宫皇后。
每逢初一十五,妃嫔们都要到坤宁宫向皇后请安。她永远记得窦皇后坐在凤椅上的模样,那般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先帝真是爱极了姐姐。”
贤太后的声音轻柔,却带着锋利的刃,“为了你,他不惜将天狼军的兵符交予你手,就怕将来哪个皇子登基,会怠慢了你。”
贤太后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那段回忆至今仍让她心头刺痛。
“你可知道,我本可以嫁作人妻,相夫教子。”
贤太后的声音微微发颤,“我十六岁那年,已有心仪之人,他是新科进士,我在家中等他来提亲。可先帝一纸诏书,断送了我所有的念想。”
她入宫那年,带着满心的不情愿和对未来的恐惧。初入宫闱,她小心翼翼,唯恐行差踏错。在这个冷漠的后宫,唯一对她好,陪伴她的贴身丫鬟最后也死了。
贤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翠珠是怎么死的,姐姐可还记得?”
窦太后神色疑惑,根本就不记得翠珠这个人。
“她不过是在宴会上不小心碰到了你的母亲,你便将她杖毙。”贤太后声音渐冷,“我连尸首都见不到。”
那一日,她跪在坤宁宫外两个时辰,额头磕出了血,就因为品级低微,只得一个嬷嬷的随意打发,连翠珠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从那以后,她明白了在这深宫之中,要么任人宰割,要么攀上顶峰。
“从那时起,我便发誓,终有一日,我要你跪在我的脚下。”
贤太后走近几步,俯视着窦太后,“我开始对你卑躬屈膝,对你言听计从,甚至在你病中亲自侍奉汤药,做的堪比一个宫女,这才成为你的忠实的追随者。”
窦太后的嘴唇微微发抖:“所以你将计就计,借哀家之手除去其他有子的妃嫔,最后再对付哀家?”
贤太后轻笑:“不错。我哄着你,顺着你,让你相信我的忠心,只有这样,你才会选择治儿,不是么?可是即便他登基为帝,我仍要对你退让三分,尊你为母后皇太后。这忍辱负重的滋味,你可懂得?”
窦太后猛地抬头:“若非先帝早逝,哀家岂容你嚣张至此!”
“是啊,先帝走得早。”贤太后叹息一声,“可他留给你的天狼军,不也没能保住你的太后之位吗?”
话音未落,贤太后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的圣旨,随手丢入窦太后怀中。
“看看吧,朝中文武百官联名上奏,历数你十大罪状。谋反、弑君、祸乱朝纲,哪一条都足够将你碎尸万段。”
窦太后颤抖着展开圣旨,目光扫过那一行行刺目的文字,当看到“废为庶人,赐自尽”时,她的瞳孔猛然收缩。
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绝望的嘶哑。
门口守候的心腹嬷嬷闻声冲了进来,见窦太后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