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辉说:“查单子找的可不算数!”紫芝笑道:“既然这样,那你喝三杯,我饶你一回!”春辉又说:“我记得之前大家议论‘菽水’(指奉养父母的食物),《风俗通》好像有人用过了。”紫芝撇撇嘴:“呸!那我也喝一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青钿插话说:“刚才玉儿帮紫芝姐姐抽的签,本来是‘天文’类,我觉得这个题目太宽泛,就改成了‘虫名’,没想到还是让她灌了你好几杯。”紫芝说:“还有亭亭姐姐之前说的那句《汉书》里的话,也多谢你们,没再揪着笑话不放。”春辉叹道:“这次亏吃大了!怎么九十多个人,都被她的‘臭虫’给搅糊涂了?待会儿这个笑话,一定要补回来。”
之后叶琼芳抽到“兽名双声”,说道:“騊駼(一种骏马),出自《司马文园集》,‘轶野马,騊駼’。‘野马’是叠韵,本题‘騊駼’是双声,敬银蟾姐姐一杯。”题花打趣:“这两句读着,倒像是要套上车赶路了。”旁边的丫鬟们连忙说:“车早就套好了,一直在这儿等着呢!”玉芝笑道:“祝才女说的是书里的句子,又没问你们套车的事。看你们这模样,是想家了吧?”史幽探说:“还真有点。天已经不早了,不知道这令还有几个人要接。”玉儿答:“还有八位才女没接令。”众人一听,都催着赶紧上饭,兰芝却劝:“天色还早,大家不用急,慢慢来。”
接着宰银蟾抽到“蔬菜叠韵”,说道:“壶卢(即葫芦),出自刘义庆《世说》,‘东吴有长柄葫芦,卿得种来否?’本题是双声,敬兰芳姐姐一杯。”兰言又转头考玉儿:“玉儿,我再问你,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事?”玉儿答:“这是当年陆士衡(陆机)兄弟第一次见刘道真,以为刘道真会问些有学问的话,没想到他只问‘长柄葫芦的种子,你带来了吗’。”紫芝趁机打趣:“那我也学刘道真,问问婉春姐姐:你们会稽山老虎最多,你过来的时候,没把虎须带来几根吗?”婉春问:“姐姐要虎须做什么?”紫芝笑答:“我要两根,送给兰荪、再芳两位姐姐当剔牙杖啊!”兰言这时对玉儿说:“玉儿,把行令的单子拿给我看看。”玉儿递过去后,兰言看着单子问:“这‘壶卢’两个字,怎么写了两种(一种带草头,一种不带)?到底用哪个才对?”玉儿解释:“历来写带草头的‘葫芦’多,但依我看:‘壶’是装水的器具,‘卢’是盛饭的器具,北方的葫芦长得很大,大多用来做器具,古人给它命名,肯定是因为这个用途。《诗经》里有‘八月断壶’的句子,这里的‘壶’就没有草头。至于带草头的‘葫’和‘芦’,‘葫’指大蒜,‘芦’指蒲苇,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不一样,所以还是不带草头的‘壶卢’最贴切。当年崔豹(西晋学者)虽然没说清楚原因,但已经用过不带草头的写法了。”兰言笑着说:“玉老先生说得对!以后我们再写这两个字,绝不‘依样葫芦’,一定要改成‘新样壶卢’!”
然后蔡兰芳抽到“地理双声”,琢磨了一会儿说:“我想了两句,但一句没有满座都要喝的酒,一句有;要是选吉利的那句,就没满座的酒了。”兰言说:“先把吉利的那句报上来,满座的酒再慢慢说。”兰芳便道:“黄河,出自王嘉《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圣人之大瑞也’。本题‘黄河’是双声,‘千年’是叠韵,敬锦心姐姐一杯。”兰言又问:“那有满座酒的是哪句?”青钿猜:“我猜到了!是不是虞荔《鼎録》里的‘寇盗平,黄河清’?”兰芳答:“不是《鼎録》,是《吕氏春秋》里的‘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兰言说:“这句里有‘吕梁’‘孟门’两个双声词,既然这样,我们满座的人,每人喝半杯。”
接下来言锦心抽到“花卉双声”,说:“我没什么好句子,只能凑个数交差。至于前面各位飞的令句,每句都特别精妙,我倒有个比喻:荷花,出自李延寿《南史》,‘此步步生莲花也’。‘步步’是重字双声,敬闺臣姐姐一杯。”青钿连忙说:“先别倒酒!《南史》这本书,正令虽然没用来飞句子,但我记得刚才红英、尧春两位姐姐用琴、棋打赌的时候,已经用过李延寿的《南史》了;而且红英姐姐还借着‘李’字,讲了元元皇帝的一个笑话。姐姐用了重复的书,怕是要罚一杯。”井尧春赶紧解释:“春钿姐姐记错了!我用的是李延寿的《北史》,不是《南史》。”
青钿没办法,只好喝了一杯,嘟囔着:“我今天糊里糊涂喝了这么多酒,都是被那个湖州老儿气的!”
之后闺臣抽到“时令双声”,对兰芝说:“兰芝姐姐,天已经黑了,正所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只打算白天相聚,没想着耗到晚上),还是赐些饭吧。我就用‘黄昏’两个字交卷,也好记下今天大家欢聚,差点从白天坐到晚上的热闹劲儿。”青钿说:“‘黄昏’这两个字,虽说贴合现在的天色,可就是可惜,看着像句俗语。”闺臣反驳:“‘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这话出自《淮南鸿烈》,怎么会是俗语?”春辉打趣:“她刚把酒喝完,转眼又想着吃饭,酒量可真不错。”
就在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