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九十二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2 / 4)

之后司徒妩儿抽到“虫名叠韵”,说道:“蒲卢,出自《尔雅》,‘果蠃蒲卢’。‘果蠃’和本题‘蒲卢’都是叠韵,敬玉蟾姐姐一杯。”春辉赞叹:“《诗经》里说‘螟岭有子,蜾蠃负之’,《尔雅》里又说‘果蠃蒲卢’,一种虫子有三个名字,本来就不稀奇,难得的是这三个名字都是叠韵。古人给事物命名的巧妙,真是没人能比得上,这能算千古绝唱了!”题花又补充:“这里面还有更奇妙的:要是把‘蠃’字中间的‘虫’换成‘鸟’,《博雅》里就叫‘果鸁桑飞’,一下子变成鸟名了;再把‘鸟’换成‘果’,《诗经》里又叫‘果臝之实’,忽然又变成瓜名了。这三个名字读音还一样,不光命名巧,造字也太巧了!”玉儿较真:“祝才女把‘虫’字读成‘虫’的音,有啥依据吗?我看怕是读错了。”题花笑着认错:“我忘了‘虫’是古代的‘虺’字,该读‘毁’的音,刚才一时着急读错了,我罚一杯。你这玉老先生,我是真怕了你了!”

兰言对玉儿说:“玉儿,你既然这么聪明,我再考你一道题:店铺的‘铺’字,该怎么写?”玉儿答:“该写金字旁的‘铺’。”兰言又问:“账目的‘帐’呢?”玉儿笑了:“这个字,姐姐也就只能考那些乡下没读过书的人。我记得古人的字书里,‘帐’字下面都注着‘计簿’(账本)两个字,谁知后人自作聪明,突然改成了贝字旁,其实根本没有依据。贝字旁的‘账’是乡下俗人写的字,现在姐姐突然考我,未免把我玉儿看得太没文化了吧?”兰言赶紧赔笑:“玉老先生别生气,是我冒失了,我罚一杯!”

接着玉蟾抽到“花卉叠韵”的令,说:“我们这几天都在老师府上做客,我有个比喻想说说,跟大家请教:芄兰,出自《家语》,‘入善人之室,如入芝兰之室’。‘加入’是双声,敬香云姐姐一杯。兰言称赞:“这句选得好,‘入芝兰之室’是说要亲近好人,这话必不可少,还刚好飞到香云姐姐身上,尤其凑巧。明天老师看到这份行令的单子,见了这句,肯定会说我们这些学生虽然年纪轻,却还懂得分辨好坏、亲近贤良。”小春打趣:“只夸宝云姐姐(“芝兰”谐音“宝云”),岂不是把今天的主人(指宝云)给漏了?”春辉笑着说:“怎么会漏!你把‘芝兰’两个字倒过来想想,不就是今天的主人吗?”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纷纷说:“这句令飞得本来就巧,也难得春辉姐姐这么会说话,心思又细,嘴巴又甜。”

然后香云抽到“虫名叠韵”,说道:“螳螂,出自《吴越春秋》,‘夫黄雀但知伺螳螂之有味’。本题是叠韵,敬再芳姐姐一杯。”兰言感慨:“我常看见世上的人只盯着利益,哪怕灾祸就在眼前,也根本不管。所以俗语才说‘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就像黄雀一门心思要抓螳螂,还没等吃到嘴里,自己就被公子哥捉去丢了性命,这不就是因为螳螂而遭了祸吗?古人因为贪利的人不顾灾祸,才说这话来警示;可无奈世人就算知道这话有道理,等利益到了跟前,就把‘害’字抛到脑后了。这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想想真让人叹息!”

青钿提醒:“再芳姐姐,该你接令了。”花再芳之前因为紫芝说“臭虫”的令,多喝了好几杯,正坐着打盹,听见这话,赶紧接过装签的桶,抽了一支,大声念道:“身体双声。”众人一听,立马想起之前兰荪脚筋受伤的事,忍不住想笑,但知道再芳脾气不好,所以没人敢多嘴。紫芝却偷偷写了张纸条攥在手里,只见再芳一边晃着身子琢磨令句,一边拿牙签剔牙。紫芝趁机走过去,说:“姐姐是不是也有肉圆子塞牙缝里了?我帮你剔出来。”

再芳仰起头,张开嘴。紫芝凑过去看了看,说:“这个好剔,就黄豆大小,还是红的。”接过牙签伸进再芳嘴里,往外一剔,看了眼就扔在地上,故意说:“我说怎么通红,原来是只臭虫!”再芳没察觉,又说:“左边也塞得厉害,你再帮我剔剔。”紫芝又剔了一下,丢在地上:“我还以为是芝麻呢,原来是几张虱子皮!”趁机把手里的纸条递给再芳,然后赶紧回到自己座位上。

再芳看完纸条,笑得停不下来,连忙说道:“秃头,出自《谷梁传》,‘季孙行父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秃者’是重字双声,敬琼芳姐姐一杯。”这话一出口,众人再也忍不住,都笑了起来。春辉对紫芝说:“这都是你造的孽!我跟你打个赌:除了之前用过的书,要是再能飞出一个带‘秃’字的句子,不管是双声还是叠韵,我就喝一杯。而且飞的句子里,‘秃’字还得跟身体部位有关,像苏武‘秃节效贞’(使节上的毛脱落,表坚守气节)、孔融‘秃巾微行’(戴着没帽檐的头巾出行)这类,都不算数。”紫芝想了想,说:“有了!《东观汉记》里有‘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这是本题双声;还有《许氏说文》里‘仓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这是‘因以’双声;另外《风俗通》里‘五月忌翻盖屋瓦,令人发秃’,这是‘屋瓦’双声。别的虽然还有,但大家用过的书我都忘了,得查查行令的单子才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