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余大先生把父母安葬好后,手头也没钱了,就和弟弟商量,打算去南京感谢杜少卿,顺便找找教书的工作。他收拾好行李,就告别了二先生,然后过江来到杜少卿在河边的住处。杜少卿问起他之前打官司的事,余大先生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杜少卿听了直感慨。
两人正聊天呢,就有仆人来报,说是仪征的汤大老爷上门拜访。余大先生不知道这人是谁,杜少卿就说:“就是去年想请你去教书的那位,见见也无妨。”话音刚落,汤镇台就进门了,大家互相行礼后就坐下了。汤镇台先跟杜少卿套近乎,说之前在虞老先生家见到杜少卿,一下子就被他的气质给折服了,后来再去拜访时却扑了个空,到现在心里一直惦记着呢。接着他就问余大先生是谁,杜少卿介绍说这是自己的表哥余有达,去年汤镇台还想请他去教书呢。汤镇台一听给乐坏了,直说又认识一位有本事的人,真是幸运,然后就起身重新作揖,作完揖就坐下了。
余大先生也客气地夸汤镇台为国家立了大功,现在却低调不炫耀,有古代名将的风范。汤镇台表现的也很谦虚,说自己当时只是被形势所迫,一时冲动行事,对朝廷也没什么帮助,还惹的同事不开心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余大先生就安慰他,说大家心里都清楚他的功劳,你也不用太谦虚。杜少卿就问汤镇台来南京干啥,现在住在哪儿。汤镇台说在家闲着没事,来南京见见有学问的人,现在住在承恩寺,还打算去拜访虞博士和庄征君。喝完茶后,汤镇台就告辞了,余大先生和杜少卿跟着出门把他送上了轿。之后,余大先生就暂时住在杜少卿的河房里。
汤镇台和杜少卿、余大先生告别后,就坐着轿子先去国子监拜访虞博士,到了地方后,他就留下拜帖,结果被告知虞博士不在衙门里。接着,汤镇台又赶到北门桥去拜访庄濯江,庄濯江看到拜帖后,就马上让人把汤镇台请进去见面。
汤镇台下了轿子,慢步走进客厅,庄濯江就出来和他行礼,行完礼就一起坐下了,说了些早就听说对方很厉害、心里特别佩服之类的客气话。汤镇台说起自己还打算去后湖拜访庄征君,庄濯江一听,就说:“我叔叔刚好在家,不如现在就见个面?”汤镇台觉得这主意太棒了。于是庄濯江就喊仆人把庄征君请了出来,汤镇台和庄征君互相拜见后,就坐下又喝了会儿茶。
庄征君突然提议说:“您这次来的巧,虞老先生还没走,重阳节也快到了,咱们不如办个登高聚会,就当给虞老先生送行了,大家也能好好聚一天。”庄濯江觉得这主意不错,还说聚会就定在自己家里。汤镇台又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说等登高聚会那天,一定要好好聊个痛快,说完,庄濯江就和庄征君把他送出了门。之后,汤镇台又去拜访了迟衡山和武正字。这边庄濯江马上派家人给汤镇台住的地方送去五两银子,就当是提前把聚会宴席的钱付了。
过了三天,庄家的管家就拿着请帖去请客人,还让大家早点到。庄濯江就在家等着,庄征君已经先到了。没过多久,迟衡山、武正字和杜少卿也都来了。庄濯江收拾出了一间宽敞的大屋子,在屋子四周还摆满了菊花,就等着聚会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九月初五这天,天气晴朗凉爽,大家都穿着夹衣,一边喝茶一边闲聊。聊了一会儿,汤镇台、萧守府和虞博士也都到了。其他人赶忙迎上去,互相作揖后就坐下了。汤镇台感慨地说:“咱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多亏主人邀请才能聚在一起,这真是天大的缘分啊。可惜虞老先生马上就要走了,这次分别后,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面。”庄濯江赶紧客气道:“各位老先生都是当今学界的泰斗,今天肯来我这寒舍,这是我的福分呐!方圆五百里内的贤人差不多都聚齐啦!”
大家刚坐定,仆人就把茶端了上来。众人揭开茶碗一看,就发现茶水像白开水一样清澈,却香气扑鼻,银针般的茶叶都浮在水面上。喝完一轮,又换了一种叫“天都”的好茶,虽然是去年的陈茶,香味却特别浓烈。虞博士一边喝着茶,一边笑着对汤镇台和萧守府说:“二位当年在军队里,肯定没喝过这么好的茶吧?”萧云仙打趣道:“何止在军队里,我在青枫城待了六年,能喝上白开水就谢天谢地了,就这都比马尿强多啦!”汤镇台接过话茬说:“青枫城的水草,确实够支撑好几年的。”庄征君夸萧云仙说:“萧老先生学识渊博,一点都不比北魏的崔浩差!”迟衡山则说:“时代不同,情况也会跟着变。”杜少卿感叹说:“当宰相得是读书人,当将领也得靠读书人。要不是萧老先生有见识,哪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武正字吐槽说:“我觉得最可笑的是,边疆的都督不了解当地的水草情况,可户部的文书小吏核算的时候却门儿清。也不知道这算官员的学问,还是算小吏的本事?要是算官员的,怪不得朝廷重文轻武;要是算小吏的本事,可见那些死板的规章制度根本改不了!”大伙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戏班子吹吹打打的就完事了,然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