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3 / 4)

皇上奏请的。那天皇上问应天府是不是该换人了,彭老四想推荐他的同年汤奏,就说该换。但他又不想得罪现任府尹,于是就偷偷写了封信带回来,让府尹自己请求进京面见皇上,所以府尹就进京去了。”余二先生听了觉得不靠谱,说:“像朝廷大员更换这种事,翰林院是管不着的,这话恐怕不是真的。”余殷听后,就急忙反驳说:“这可是知县老爷前天在仁大典家吃酒席时亲口说的,还能有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着说着,酒菜就上桌了。一共九个菜盘:有青菜花炒肉、煎鲫鱼、片粉拌鸡、摊鸡蛋、葱炒虾,还有瓜子、人参果、石榴米、豆腐干,另外烫了一壶滚烫的封缸酒。大家吃了一会儿,主人就进屋里拿出一个红布口袋,里面装着几块土,用红头绳拴着,然后递给余敷、余殷说:“今天请两位贤弟来,就是想让你们看看这山上挖来的土,看能不能用在风水上。”余二先生问:“山是什么时候开挖的?”主人回答说:“前天挖的。”余敷刚要打开口袋看土,余殷就一把抢过去说:“我先看!”说完,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土放在面前,歪着头左右端详了一番,又用手指头掐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歪着嘴使劲嚼。嚼了好半天,才把一大块土递给余敷,问道:“四哥,你瞧瞧这土咋样?”

余敷接过土,拿到灯下,先看正面,翻过来又看反面,也掐了一小块放进嘴里,闭着嘴、闭着眼慢慢嚼。嚼了好半天,睁开眼后,又把土凑到鼻子前使劲闻。闻了许久,才开口说:“这土确实不行!”主人一听就慌了,忙问:“这块地能用来安葬吗?”余殷立刻接话说:“这地可葬不得!葬了你们家就得走下坡路,越来越穷!”

余大先生感叹道:“我离开家这十几年,没想到两位贤弟在风水地理方面这么有本事了。”余敷得意地说:“不瞒大哥,只要是我们兄弟俩看过的地,绝对没有差错!”余大先生问:“刚才这土是哪座山上的?”余二先生指着主人解释说:“是这位贤弟家四叔的坟,他们正商量着迁坟的事儿。”余大先生掰着指头算:“四叔入土都二十多年了,家里一直平平安安的,我看没必要迁吧。”

余殷马上反驳说:“大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他坟里全是水,还密密麻麻的全是蚂蚁,做儿子的,能把父亲放在水和蚂蚁堆里不管吗?这要是不迁坟,还算个人吗?”余大先生又问:“那现在找到的新坟地在哪儿?”余殷说:“昨天看的这块地不是我们找的。我们给找了一块在三尖峰的地,我给大哥说说那地方的地势。”说着,他就把桌上的两个盘子挪开了,又用手指蘸着封缸酒,在桌上画了个圈,指着说:“大哥你看!这就是三尖峰。那地方的龙脉来源可远了,从浦口山发端,一路上像一个个土墩连着一个个土包,弯弯曲曲、起起伏伏,一直延伸过来。到了县里的周家冈,龙脉中途下降,接着又是一连串的土墩、土包,几十个连着滚过来,最后形成了一处绝佳的穴位,这穴位叫做‘荷花出水’。”

这人正说得热闹呢,仆人就端上来了五碗面条。主人拿来醋请大家用,还夹了好多青菜炒肉放在每个人的面碗上。随后,众人就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余殷吃得差不多了,就挑出两根面条,在桌上摆弄出弯弯曲曲的形状,装作龙脉的样子,瞪大眼睛信誓旦旦地说:“我找的这块坟地,以后肯定能出状元!要是葬下去只考中一甲第二名,都算我没本事,你们把我的两只眼睛挖掉都行!”主人连忙问:“那这地葬下去肯定能让家族兴旺发达?”余敷抢着回答:“那当然了!肯定能发家,根本不用等个三年五载的!”余殷也跟着吹嘘说:“马上就能见效!等葬下去你就知道这地有多好了!”

余大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前几天我在南京,听几个朋友说,选坟地只要能让去世的父母安息就好,至于说能让子孙大富大贵,这说法不太靠谱。”余敷立刻反驳说:“大哥,话可不能这么说!父母在地下安息了,子孙怎么会不兴旺?”余殷也帮腔:“就是!彭府上的祖坟,有一处地形就像龙爪子刚好搭在他家老太爷的左膀子上,所以前几天彭老四才会被皇上拍了一下,这不就是龙脉显灵吗?大哥,你要不信,明天我带你去他家祖坟看看,你就明白了。”

几个人又喝了几杯酒,然后就一起起身向主人道谢告辞。仆人打着灯笼,把他们送到余家巷,之后各自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天,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就凑到一起琢磨:“昨天那俩堂弟说的那些风水的事儿,到底靠不靠谱啊?”余二先生直摇头说:“他们也就是嘴上说得漂亮,压根没正经学过风水,都是瞎琢磨。我看呐,咱们还是找张云峰先生商量商量靠谱。”余大先生一拍大腿:“这主意好!”

隔天,兄弟俩就准备了一桌饭菜,把张云峰请了过来。张云峰一进门就热情的表态:“平日里多亏二位先生关照,这次二位为老太爷的安葬大事托付给我,我肯定尽心尽力!”余大先生连忙谦虚说:“我们兄弟俩就是穷书生,承蒙云峰先生看重,要是有招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