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2 / 4)

完口供后,风影还专门摆了酒席送到城隍庙。风影一共拿出四百两赃银,三个人平分,余持拿了一百三十三两多。四月二十八日,他从州衙门告辞,从南京回五河老家。现在赃物和证据都清清楚楚,怎么能说没有这个人呢?这案子是上面交代下来的,还涉及人命大事,麻烦贵县按照文书里说的,立刻派人把这个犯人押送到无为州来,我州好把案子了结清楚。希望赶紧办!赶紧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知县收到无为州发来的文书后,又把余二先生叫来问话。余二先生说:“这下更得好好辩解清楚了!我再仔细写份呈子交上来,只求老爷为我主持公道。”说完就回家写呈子去了。

他的小舅子赵麟书劝他说:“姐夫,这事儿不能这么干!这明摆着是你大哥干的,人家接二连三地发文书来,你何必把事儿往自己身上揽?不如实实在在写个呈子,就说你大哥现在在南京,让他们发文书到南京去抓人,这样你也能落个清净。咱们这儿不是常说‘娃子不哭奶不胀’嘛,你何必自找麻烦,把别人的烂摊子往自己身上扛?”

余二先生说:“老舅,我们兄弟间的事儿,我心里有数,你就别为我操心了。”赵麟书接着说:“要不是为你好,我才懒得说。你大哥平日里脾气不好,得罪了不少人!就说仁昌典的方三房、仁大典的方六房,那可都是咱们五河城里有头有脸的乡绅,知县王老爷更是跟他们穿一条裤子。可你大哥偏偏要说话得罪人家。就这两天,方二爷和彭乡绅家五房还结了亲家。彭五爷可是新科进士,听说还是王老爷做的媒,定在下个月初三行定亲礼。他们吃饭聊天的时候,保准会说到你大哥这事儿。彭五爷不用明说你大哥的坏话,稍微暗示几句,王老爷就懂了。到时候王老爷要是存心找你麻烦,反咬一口说你藏着你哥,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你就听我的吧,照我说的做准没错。”

余二先生还是坚持说:“我先再交一份呈子试试。要是他们催得紧,再把我大哥的事儿说出来也不迟。”赵麟书又说:“要不,你去求彭五爷帮帮忙?”余二先生笑了笑说:“先不急。”赵麟书看他不听劝,只好走了。后来,余二先生写好呈子送到县衙,知县按照他的呈子又给无为州回了一封信。

县里收到无为州发来的文书,只见上面写着要抓的重要嫌犯余持是五河的贡生,中等身材,脸白,有小胡子,五十多岁,还详细说了他在四月初八和人私下处理人命案、分赃等事,又质问为什么说没这个人,特别强调这是重要案件。

收到文书后,知县就马上派人把余二先生传来问话。余二先生解释说:自己叫余持,中等身材,脸上有麻子,小胡子,四十四岁,是领国家补贴的廪膳生员,但还没成为贡生。四月初八到二十四日这段时间,学政大人到凤阳主持考试,自己全程都在凤阳参加考试,先是初八学政到凤阳,初九去孔庙上香,初十公布考试安排,十一日考试,十五日公布复试名单,自己上榜后,十六日去复试,考了一等第二名,二十四日送学政离开后才回家。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在凤阳考试,又在无为州收赃呢?

知县听了余二先生的陈述,又查看了学校的记录核对,确认余二先生那段时间确实在凤阳考试,没去无为州干那些事儿,所以就回复无为州,说这可能是外地的骗子冒名顶替,应该重新调查。

这封文书发出去后,无为州那边就再也没提过这事儿了。余二先生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于是就赶紧写信叫哥哥回来。余大先生回来后,详细问了事情经过,对弟弟说:“多亏你费心了!”接着又问:“在衙门里打点、办事总共花了多少钱?”余二先生说:“哥,你还问这干啥?你带回来的银子,留着安排家里的丧葬大事吧。”

又过了几天,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兄弟俩商量着,打算去拜访风水先生张云峰。正巧有个本家亲戚来请他们吃饭,兄弟俩拜访完张云峰后,就去亲戚那儿赴宴。这次请客没请外人,就请了他们两个嫡亲堂兄弟——余敷和余殷。余敷、余殷看到大哥、二哥来了,就急忙起身作揖行礼。行完礼,大家就坐下了,然后就聊起了外面的见闻。

余敷说:“今天知县老爷还在彭老二家吃饭呢。”请客的主人坐在下首,他搭话道:“还没到呢,阴阳生刚把请帖送过去。”余殷接着说:“彭老四被点为主考官了。听说前几天他向皇上告辞时,说错了一句话,皇上还拍了他一下呢。”余大先生笑着说:“哪能有这事儿呢?就算话说得不好,皇上离他那么远,怎么能亲自拍他?”余殷涨红了脸争辩说:“可不是这样的!他现在官做大了,是翰林院大学士,还兼任左春坊,每天都要在朝廷大堂的暖阁里议事。他要是说错话,皇上怎么不能拍他?皇上还能怕得罪他不成?”

主人又问余大先生说:“大哥,前些天您从南京回来,听说应天府尹进京了?”余大先生还没来得及回答,余敷就抢着说:“这事儿是彭老四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