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准备齐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转眼就到了除夕。清江、铜仁两协的参将和守备跑来劝汤镇台说:“按照兵法里的说法,除夕这天不宜用兵。”汤镇台却不同意,他说:“先别管那些老说法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苗民们今天都在过年,我们正好趁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于是,汤镇台就下达命令:派清江参将带领本协人马,从小石崖绕到鼓楼坡,切断苗民的后路;派铜仁守备带领本协人马,从石屏山直插到九曲岗,拦住苗民的前锋部队。汤镇台自己则是率领本标人马,在野羊塘作为中军主力。兵力部署完后,部队就出发了。
汤镇台分析说:“苗民的老巢就在野羊塘。要是我们从大路进攻,肯定会惊动他们。到时候他们守住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很难按时打赢。”他转头问臧歧:“你知道有没有小路能绕到他们后面?”臧歧回答说:“我知道有条小路,从香炉崖翻过山,走铁溪绕到后面,能近十八里路。不过现在溪水冰凉,还结着冰,不太好走。”汤镇台说:“这不是问题。”随后他就下令,让中军的骑兵穿上油靴,步兵穿上鹞子鞋,一起从这条小路进军。
这边苗民首领正在山洞里,和一群男女苗民热热闹闹地喝酒过年。冯君瑞本就是个奸诈的混混,又娶了苗女当老婆,他和老丈人身边围着一堆苗家妇女,大家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敲锣打鼓地唱着苗戏。
他们正玩得高兴呢,突然一个小兵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喊:“不好啦!不好啦!朝廷派大军来攻打咱们了,都打到九曲岗啦!”苗民首领吓得魂都快没了,赶忙调了两百个苗兵,拿着标枪去迎战。可还没等安排好,又一个小兵连滚带爬地跑来报信说:“鼓楼坡也来了好多官兵,数都数不清!”苗民首领和冯君瑞急得团团转,这时,只听“轰”的一声炮响,后面山头上火把全亮了起来,喊杀声震天,官兵像从天上杀下来一样。
苗民首领带着苗兵拼死抵抗,但哪里打得过汤镇台手下拿着长枪大戟的官兵。双方一路打到野羊塘,苗兵死伤了一大半。苗民首领没办法,只好和冯君瑞找了条小路,逃到别的苗民山洞去了。
这边,负责打前锋的铜仁守备和负责断后的清江参将,都在野羊塘会合了。他们搜查了苗民的老巢,把剩下的残兵败将全杀了,还留下一些苗家妇女在军营里做饭。
汤镇台在野羊塘扎下营盘后,参将和守备都来营帐里庆祝胜利。汤镇台却提醒他们:“二位别高兴太早。那些苗民虽然败了,但逃到别的山洞肯定会搬救兵,说不定今晚就会来偷袭咱们,咱们可得提前做好防备。”他转头问臧歧:“离这儿最近的苗民山洞是哪个?”臧歧回答说:“离这儿最近的是竖眼洞,不到三十里路。”
汤镇台心里顿时就有了主意,转头对参将和守备说:“你俩各自带着本部人马,埋伏在石柱桥两边。那是苗民逃跑的必经之路,等他们往回跑的时候,听到炮响就立刻出击。”两人领命去了。
接着,汤镇台又让人从收留的苗家妇女里,挑出会唱歌的,让人给她们梳好发髻,穿上苗家织锦,光着脚,让他们在中军大帐里唱歌跳舞,做出一幅寻欢作乐的样子。与此同时,他把大军全都埋伏在山坳里。
到了五更天,苗民首领果然带着竖眼洞的苗兵,拿着苗刀和标枪,偷偷摸摸地渡过了石柱桥。他们远远就望见野羊塘中军大帐里灯火通明,歌舞不断,大喊一声就冲进帐里。结果进去一看,除了那些苗家妇女,一个官兵都没有,这才知道中了埋伏,吓得扭头就往外跑。
这时,山坳里的伏兵突然杀出,喊杀声响彻四周。苗民首领带着苗兵拼命往石柱桥方向逃,没想到刚跑到桥边,就听一声炮响,桥下的伏兵也冲了出来。几路人马前后夹击,苗兵被打得四处逃窜。好在苗民脚底厚实,不怕乱石和荆棘,他们像受惊的猿猴、逃跑的兔子一样,翻山越岭,四散奔逃了。
汤镇台打了大胜仗,清点自己带领的三营、两协人马,发现伤亡不大,便带着队伍唱着凯歌,浩浩荡荡地回到了镇远府。这时,雷太守就前来迎接,还向他道贺,随后就问起苗民首领别庄燕和冯君瑞的下落。汤镇台说:“我们连着赢了好几场,他们走投无路,估计这俩人已经死在荒郊野外了。”雷太守却摇头说:“从大形势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要是上级追问起来,你这话可不好交代,听着明显像是敷衍的话。”汤镇台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到衙门后,汤镇台的两个儿子就上前请安。可因为别庄燕和冯君瑞下落不明这件事,汤镇台心里十分发愁,一整晚都没睡着觉。第二天,他就把出兵获胜的情况上报了上去。结果总督的批示和雷太守的看法一样,专门询问别庄燕、冯君瑞这两名重要嫌犯的下落,要求“必须尽快抓到人并押送到总督衙门,以便上奏朝廷”。汤镇台这下可慌了神,一时想不出办法。
就在这时,臧歧在一旁跪下说:“那些生苗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