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3 / 4)

书,是位成绩优秀的监生,现在住在花牌楼。”萧云仙一听,就立刻说:“赶紧准备准备,不用摆仪仗,我这就去拜访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快,萧云仙就来到了花牌楼,找到一座坐东朝西的门楼,递上自己的名帖。武书收到名贴后,就出来和他见面。萧云仙客气地说:“我就是个当兵的,刚到这儿,一直以来非常仰慕有学问的人。前些天在广武山的墙上读到先生的诗,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今天特意来拜访。”武书也是谦虚道:“我那诗就是一时有感而发,让您见笑了。”两人坐下喝了会儿茶。

武书就问:“先生从广武山来,应该是从京城被选派到这儿任职的吧?”萧云仙叹了口气说:“不瞒先生,此事说来话长。我之前在青枫城打仗,后来因为修城花超了公款,赔完钱后,按照千总晋升的规矩,被选到江淮卫任职。不过能认识先生真是太幸运了,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改天还有事想和您商量。”武书说:“我一定尽力!”两人聊完后,萧云仙就起身告辞了。

萧云仙告辞后,武书把他送他到大门外,这时国子监的杂役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大堂虞老爷急着找您有事!”武书就赶忙去见虞博士。虞博士告诉他:“老弟,朝廷表彰你母亲的事,因为咱们上报晚了,已经被驳回了三次,现在终于批准啦!立牌坊的银子在衙门里,你赶紧去领吧。”武书谢过虞博士,就开心地出来了。

第二天,武书就带着名帖去回访萧云仙。萧云仙热情地把他迎进厅堂,两人行过礼就坐下了。武书先开口道:“昨天让您白跑一趟,实在招待不周,您还夸我写的诗,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带了些自己印的诗集,还请您指点指点。”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一卷诗递给萧云仙。萧云仙接过来看了几首,赞不绝口,随后又把武书请到书房,摆上饭菜招待。

吃完饭后,萧云仙就拿出一个卷轴递给武书,还说:“这卷轴里记录了我半辈子的经历,想请先生您写篇文章或者几首诗,让这些事能流传下去。”武书听后,就把卷轴放在桌上打开,只见上面写着“西征小纪”四个字,里面还有三幅图:第一幅画的是“椅儿山破敌”,第二幅是“青枫取城”,第三幅是“春郊劝农”,每幅图下面都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武书看完后感慨道:“自古像李广那样有本事却命运不好的将领太多了!您立了这么大的功劳,现在还只是个小官!写诗这事我一定尽力。不过您这些战场上的功劳,受限于官职级别,估计很难记入正史,得找几位文坛名家写点文章,收录在他们的文集里,这样才不算埋没您的一片忠心。”萧云仙说:“不敢当!只要有您的大作,我这些事就能流传了。”武书说:“话不能这么说。这卷轴我先带回去,我认识几位特别敬重忠孝之士的名人,他们要是看到您的事迹,肯定愿意题诗作文,我先拿去给他们传阅看看。”萧云仙问:“您不如直接告诉我他们是谁,我去拜访?”武书说:“这样也行。”于是萧云仙就拿来红帖子,让武书写名字。武书写下虞果行博士、迟衡山均衡、庄绍光征君、杜少卿杜仪等人的名字和住址,而后就把帖子交给了萧云仙。完事后,武书就拿着卷轴,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萧云仙就按照名单去拜访这些人,大家也都回访了他。没过多久,萧云仙就接到粮道的公文,要他押运粮草去淮安。他乘船到了扬州,在钞关码头挤着排队时,突然听见后面一艘船上有人喊:“萧老先生!您怎么在这儿?”萧云仙回头一看,惊喜地说:“呀!是沈先生!您啥时候回来的?”于是就连忙让人把船靠过去,沈先生就跳上了萧云仙的船,萧云仙问:“自从在青枫城分别,好几年没见了,您啥时候回南方的?”沈先生说:“多亏您的照顾,我教了两年书,攒了些学费,就回老家了。这次是送女儿嫁到扬州宋家。”萧云仙恭喜道:“恭喜令爱,礼轻情意重。”随即就让随从封了一两银子当贺礼,又说:“我这次押运粮草北上,不能停留,等我回官署后,再请您相聚!”说完两人作别,萧云仙就开船离开了。

沈先生则是带着女儿沈琼枝,在岸上雇了一顶小轿子抬着女儿,自己押着行李,到了缺口门,然后住进大丰旗下的店里。店里伙计通报给宋盐商宋为富后,宋为富就派家人传话说:“老爷吩咐了,把新娘直接抬到府里,沈老爷就留在店里住着,让账房摆酒招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就跟女儿沈琼枝说:“本以为到这儿能先住下,等选个好日子再办婚事,现在怎么这么大大咧咧的?看这架势,他们根本没把你当正妻。这门亲事,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女儿你得拿个主意。”沈琼枝说:“爹,您别担心。咱们家又没签卖身文书、收他彩礼,凭啥去他家做小老婆!他既然这样办事,您要是跟他闹,反而落人口舌。我现在就坐轿子去他家,看看他到底想怎么对我。”

沈先生没办法,只好依着女儿,看着她梳妆打扮。沈琼枝头戴花冠,身穿大红嫁衣,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