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1 / 4)

话说萧云仙接到命令负责监督修筑城池的事。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三四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是把城修好了。这座城方圆十里,有六座城门,城里还盖了五个官府衙门。随后他就发布告示,召集流亡的百姓进城居住,又让城外的百姓开垦荒地种田。

萧云仙琢磨着:“这种旱地,百姓碰上灾年就没粮食收成,得搞些水利工程才行。”于是他就动用官府钱粮,雇了大批民工,还亲自指导百姓在田地旁边挖了好多沟渠。这些沟渠纵横交错,高低错落有致,看上去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了。

等水利工程完工后,萧云仙就骑着马,带着木耐,到各处慰劳参与劳作的百姓。每到一个地方,萧云仙就杀牛宰羊,并把当地百姓都召集起来。他搭建了一个祭坛,立起先农的牌位,摆上牛羊等祭品,准备进行祭祀。萧云仙则是穿着官服,站在前面领头,带着百姓们祭祀,还让木耐在旁边主持祭祀的仪式,随后就是上香、敬酒这一系列祭祀流程。祭祀完后,他又带着大家朝着京城方向行大礼,感谢皇上的恩情。

接着,萧云仙就让百姓们围坐在一起,自己则是坐在中间,一边切肉一边倒酒,和大家一起欢天喜地的喝酒作乐,热热闹闹的吃喝了一整天。喝完酒后,萧云仙就对百姓们说:“今天能和大伙痛痛快快的喝一场,也是缘分。现在多亏皇上的恩典,还有你们的辛苦付出,才能开垦出这么多田地,这也算是我萧某人在这里做的一件大事。今天,我要亲手在这儿种一棵柳树,你们每个人也种一棵,或者种点桃花、杏花也行,就当记住今天这事儿。”百姓们听了高兴得不行,纷纷在大路边种上桃树、柳树。

此后,萧云仙和木耐每天都到不同地方溜达,他们一边和百姓喝酒,一边组织种树,就这样连着几十天,总共种了几万棵柳树。百姓们特别感激萧云仙的付出,于是大家就一起在城门外盖了一座先农祠,祠堂中间供奉着先农神位,旁边还放着写有萧云仙名字的长生禄位牌。他们还找来一个会画画的人,在墙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匹马,萧云仙穿着官服骑在马上,前面是木耐拿着红旗引路,画的是劝勉百姓务农的场景。从那以后,每逢初一、十五,百姓们都会来庙里烧香磕头,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

第二年春天,柳树就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也陆续绽放。这时,萧云仙就骑着马,带着木耐出门踏青赏景。一路上,只见在那葱郁的树荫下,村里的小孩子们三三两两地牵着牛,有的倒骑在牛背上,有的横躺着,悠哉游哉的,舒服的不得了。牛儿在田边的水沟里喝完水,孩子们就慢悠悠地赶着牛从屋角绕过来。

看到这种安宁祥和的景象,萧云仙特别高兴,转头对木耐说:“你瞧瞧,老百姓现在日子过得是真不错。这些小孩子模样周正、看着也机灵,要是能有个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就更好了。”木耐一听,就赶紧说:“老爷,您还不知道吧?之前先农祠住着个先生,是江南人,估计现在还在那儿呢,您不如去找他商量商量?”萧云仙一听,觉得这事儿太巧了,立马骑马赶到先农祠。

见到先生后,两人先是相互作揖,然后就坐下聊天。萧云仙先开口问:“听说先生是江南人,怎么跑到这偏远地方来了?还没请教先生贵姓?”先生回答说:“我姓沈,老家是常州的。前些年有个亲戚在青枫做生意,我就过来看望,没想到遇上了战乱,被困在这儿五六年,一直回不去。最近听说朝廷里有位萧老先生在这儿筑城、兴修水利,我就想来看看,不知老先生您贵姓?在哪当官呢?”萧云仙笑着说:“不瞒先生,我就是那个修水利的萧云仙。”

沈先生一听,赶紧起身重新行礼,说道:“原来您就是当今像班超(班定远)一样厉害的人物,我真是太敬佩了!”萧云仙热情地说:“先生既然留在城里,那我就是主人,请到我的官府衙门里住吧。”说完,他就叫来两个百姓帮忙搬沈先生的行李,又让木耐牵着马,自己拉着沈先生的手,一起回到了官府。

到了官府后,萧云仙就摆上酒菜招待沈先生,席间提出想请他教书的想法,沈先生也是爽快的答应了。可是,萧云仙又犯愁了,说光一个先生不够教这么多孩子。于是,他就从带来驻防的两三千士兵里,挑出了十个识字多的,让沈先生每天教他们读书明理。随后,萧云仙又开办了十所学堂,并把村里稍微聪明点的孩子都送进学堂读书。

孩子们读了两年多书后,沈先生就开始教他们写文章,从最基础的破题、破承、起讲教起。只要有孩子文章写得不错,萧云仙就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他们,以此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慢慢地,大家都觉得读书是件特别有面子、有出息的事儿了。

萧云仙把青枫城修筑完工后,就写好文书上报,并让木耐送去。木耐见到少保后,少保就问了些筑城的情况,还赏了他一个外委把总的小官职。少保依据萧云仙的详细文书,就向兵部进行了报备。工部核算后发现了问题:萧云仙修筑青枫城,在上报的花销里,光砖、灰材料和工匠费用,就花了一万九千三百六十多两银子。但工部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