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胡笳汉月> 西山(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西山(六)(1 / 3)

第30章西山(六)

拓跋宏嗫嚅着唇角,向来沉稳的人,难得眼神闪烁。他没有应她一一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未来……也不舍得她离开!冯妙莲见他低着头,以为不反对就是默认一-小皇帝这么好的人。她能看出他对她的怜惜与爱护。她都已经这么真诚地央求了,他没道理拒绝吧?她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不为眼前的苟且,而是对未来的期待。说来好笑,穆砚向她许下未来,如今她又向小皇帝索要。好似这样,就有了双重保障?小皇帝知道她大概误会了,却什么都没说。二人进了楼里。

“回去休息吧”,他模棱两可地打发她。

许是内心多了期盼,这一夜,冯妙莲终于睡得香甜。安神香的清浅气息索绕在殿内,她抱着被子,嘴角还带着清浅的笑。翌日傍晚,太皇太后果然叫小皇帝与冯妙莲上主楼守岁。守岁本是荆襄一带的习俗,不知何时在北地也流行起来,是一家老小团圆玩乐的日子。可不知怎的,冯诞和穆泰却不在楼里。太皇太后平常忙得很,等闲不来传唤他们。小皇帝也很自觉,除去早晚携冯妙莲请安,很少过来碍事。私下里,也与冯诞刻意保持着距离,避免私相授受,惹人猜疑。

看着这帮小的个个如临大敌,冯太后心里好笑,却没多说一-还是历事少哇!真要有什么,当鹌鹑就能躲过去了?

可今日她兴致颇高,天还没黑,就把两个孩子叫了过来,又命人拿来铜耳罐,要他俩陪她投壶。

那耳罐约摸两尺高,壶口窄小,边侧各有一只玉耳。冯妙莲在家时常与大母玩这个,见状眼睛一亮,跃跃欲试。

小皇帝恭谦地捧着羽矢,请太皇太后开场。冯太后似早有预备,一身紫苑窄袖衫,袖口扎着攀膊,干净利落。她从善如流地接过,半眯着眼,箭头瞄准壶口。

“嗖"!

青铜壶里瞬间多了一支羽箭。

“有初!"身边记数的抱嶷忍不住抚掌。一边的宫人俱跟着道彩助兴。太皇太后含笑将一支箭矢递给拓跋宏:“陛下来。”小皇帝接过,站在离壶两箭之处,凝神静气。他自幼练习骑射,臂力稳健,只听“铮"的一声,那羽箭刚投进壶中,旋即又顽皮地跳起。冯妙莲的心跟着提了上来,好在那箭弹起后又稳稳地没入壶中。她跟着舒了口气,拍手道:“竞是骁箭!”“善!"太皇太后又递一支给冯妙莲,“二娘也试试。”冯妙莲早就迫不及待啦!她恭敬地接过箭矢,有模有样地站定。可她毕竟年纪小,力气不足,往常在冯家,小孩子都是在一箭处开投,这么远的距离却是第一次。

于是,不出意外地,第一支箭矢撞在壶沿上弹开了。她不服气,又试一次,这次擦着壶耳而过。

太皇太后见她小脸憋得通红,不由笑道:“莫急,投壶讲究的是心静。”小皇帝觑了太皇太后一眼,上前握住她的手腕。“朕带着你。”

冯妙莲却不领情。

“我自己会!"她拉开小皇帝的手,深吸一口气,闭眸回忆了番魏大母教过的要领,第三支箭出手--稳稳落入壶中!“中了!“她欢喜地跳起来,转头看向拓跋宏,朝他挑了挑眉,一副“看吧?我说我能行!"的神气。

小皇帝眼中也带着赞许的笑意。

太皇太后瞧着两个孩子互动,目光柔和了几分。她有些诧异又有些激赏地看向冯妙莲,原以为是个娇娇儿,不想有几分气性一一不愧是她的侄女儿!她亲自斟了椒柏酒,递给二人:“今日守岁,都饮一些,祛病消灾。”酒液辛辣,冯妙莲抿了一小口就皱起眉头。小皇帝低声提醒她:“慢些饮。”

冯妙莲点头。“还是宫里的酒纯。”

这时,一个万字纹胡袍少年捧着大摞文书进来,见殿内气氛融洽,也露出一丝笑容,低声禀报:“姑母,平城又有消息了。”原来冯诞一直在侧殿帮忙处理政务。

太皇太后却抬手止住他,神色淡淡,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下颌朝铜壶处抬了抬:“先不谈。”

冯诞会意,将手里的文书交给一边的抱嶷,转而加入游戏。他与小皇帝都是名家教导的骑射,投壶一道于他们再简单不过,一箭过去,直接贯耳,引得众人惊叹连连。

天光散尽,夜色渐深,殿外忽然飘起雪花。太皇太后命人将窗子推开些,温泉蒸腾而出的热气与飞雪交织,恍若仙境。“依稀记得朕很小的时候,"太皇太后望着飞雪,忽然开口,“每年守岁,阿耶都会在院子里堆雪狮子。”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说给孩子们听,又像是自言自语:“那时一家人围炉守岁,比现在热闹。”

拓跋宏察觉到太皇太后话中的怅惘,机敏地没有开口一-打破冯家静谧安稳的,正是他的高祖。

冯妙莲却心中一动,似感同身受,忍不住问道:“姑母……也想家了吗?”太皇太后微微一怔,眼泛微波,脸上却是笑的,道:“可不是!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

冯妙莲顺势接口:“等我们回京,姑母可以来家里小住呀!”“哈哈哈哈……“太皇太后望着眼前天真无邪的小侄女,难得伸手替她理了理衣领。

“你家?昌黎郡王府?"她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凄然,“那可不是我家。”冯妙莲刚想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