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74章 无非一念为苍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无非一念为苍生(3 / 4)

如此!原来如此!”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推官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撩袍朝着按院方向深深下拜:

“杜金宪!真乃国士无双!壮哉!!快哉!请受下官一拜!”

“杜公高义!吾等……吾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掷砚诛好奸……当浮一大白!”

“壮哉杜公!快哉杜公!”

众官员纷纷跟着下拜,胸中激荡难平。

“走!去按院!我等虽官微言轻,也要去为杜公壮行!”

“对!去按院!去看杜金宪审案!去看发还赃银!去看释放那些蒙冤的百姓!”

“同去同去!此等盛事,百年难遇!”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众人顿时纷纷响应。

再也无人理会那紧闭的巡抚衙门,纷纷呼唤轿夫长随,如同潮水般向着按院衙门涌去。

消息就这样迅速传遍全城。

等这些官员到达按院分司外时,辕门外竟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恰好此时天上也开始下起了小雪。

之前杜延霖初回开封时接下的二百余桩诉状,今日便要在按院大堂公开审理,尽数审结。

卯时正刻一到,堂鼓沉沉响起,声震雪幕。

“升堂!”

“威一武!”

伴随着衙役低沉的堂威声,杜延霖的身影出现在大堂之上。

按院堂内堂外三圈外三圈围了上万名百姓,但却出奇地安静。

百姓们都听闻了明日杜延霖要自枷北上的消息,此时见杜延霖升堂,都忍不住低头垂泪。

杜延霖目光扫过堂下,拿起惊堂木,却并未立刻拍下。

他的声音清晰,穿透风雪,传入堂外每一个竖起的耳朵里:

“今日,本宪于此,开堂审理陈据及其党羽横行不法、祸害地方诸案。所审案件,皆依此前所收诉状、证词、及查获之铁证。一应判决,皆依《大明律》,秉公而断!”

“带人犯!传苦主、证人!”

命令层层传下。

早已候在班房外的差役们高声应和,押着一名名镣铐加身的陈据党羽上堂。

这些往日里趾高气扬、欺男霸女的阉党爪牙,此刻个个面如土色,魂不附体,在凛冽的寒气与万民无声的注视下抖如筛糠。

紧接着,那些状纸上的苦主、证人,也在书吏的引导下,颤巍巍地走入大堂,或跪或立。

审判开始了。

杜延霖审案,快、准、稳。

每一案,皆先由书吏高声宣读诉状,陈列罪证。

物证、证词、乃至沾满血泪的万民书副册,一一呈现。

人证上前,泣诉冤屈。

许多案情骇人听闻,闻者无不落泪

有老翁只因挡了“干爷”仪仗,便被鞭挞至死;

有民女被强行掳入行辕,受尽凌辱;

有商户因不愿缴纳“捐输”,便被诬陷下狱,家产抄没……

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杜延霖听得极其专注,偶尔发问,皆切中要害。

待证据陈列完毕,苦主陈述完结,他便目光如电,直射堂下跪着的案犯:

“尔等可知罪?”

多数案犯早已吓破了胆,面对如山铁证,唯有磕头如捣蒜,连称“知罪”、“求青天老爷开恩”。偶有狡辩者,杜延霖便引律例,驳得其体无完肤,最终亦只能伏地认罪。

认罪画押后,杜延霖便当堂宣判。

“依《大明律·刑律·受赃》“官吏受财’条,及“诈欺官私取财’条,尔等假借钦差之名,勒索财物,数额巨大,罪加二等!判绞监候,秋后处决!家产抄没,赔补苦主!”

“依《大明律·刑律·人命》“斗殴及故杀人’条!尔等故意行凶,致人死亡,依律当斩!判斩立决!”

“依《大明律·刑律·犯奸》“奸淫’条!罪无可赦!判斩立决!”

每一声判决落下,堂外那望不到边的人群中,便会掀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混合着哽咽与释然的低低骚动。

许多百姓不时低头拭泪。

他们中,有的苦主刚刚相互搀扶着,从衙侧登记领取了发还的补偿银两,那银钱不算丰厚却重逾千斤,因为它承载着血泪换来的迟到的公道。

“青天……杜青天啊……”有老者喃喃自语,朝着大堂方向,深深下拜。

从清晨到日暮,杜延霖端坐堂上,未曾片刻歇息。

二百余份状纸,他一一过问。

人证、物证、诉状、口供……一切有条不紊。

惊堂木起落之间,便是罪囚伏法,冤屈得雪。

当最后一份案卷审结画押,天色已彻底暗沉。

“近三月所收状纸二百八十件,今已悉数审结!陈据党羽一百三十七人,依《大明律》,判斩立决者七十一人,余者或绞或流或徒,俱已明刑!其非法所得,已尽数发还苦主。国法昭昭,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杜延霖说完,猛地一拍惊堂木:

“退堂!”

“威一武一一!”衙役们的堂威声似乎也比平日更加沉浑,却又隐隐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低落与悲壮。

杜延霖转身,向后堂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