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4 章(3 / 3)

伐四方、开疆拓士,就是他从小就有的宏愿。大宛可以说是车令之过。

朝鲜本就成患。

而南越再怎么顺从,他也依旧想要。

没必要再伪装。

民心因此言再度下跌,刘彻也并不在乎。

所谓出征的借口,相信有的是办法找出来,大汉多的是“人才”当汉使。有借口就是师出有名,倘若实在找不到借口一一秦始皇一统六国、三征百越需要借口吗?

【秦念:开疆拓土需要借口?】

嬴政难掩笑意。

开疆拓土,何需借口!

待看到秦念依旧稳居榜首的民心,笑意愈深。【刘彻:不错,何需借口!】

李世民没有出言,但心中早有定数。

大唐的疆域,也不是找借口找出来的。

各朝儒生张口欲言,却是在看到秦念的民心时无话可说。儒家劝谏君王时,最常用的借口就是“民心”。可秦念岿然不动的民心俨然已是“秦皇所向,皆为民心"。山河重整,百废已兴。

这就是秦皇民心的由来。

【秦念:但民心太低,会影响到开疆拓土。】刘彻不满。

因赞同秦念开疆拓土无需借口之说,他的民心又跌到新的低点,与始皇帝嬴政仅有数十名之遥。

秦念的民心却依旧稳居第一。

这时候突然说民心,秦念意欲何为?

“如何让民心赞同开疆拓土?”

即便十分不满,刘彻还是问道。

他不怎么在乎民心,但他与秦念都是渴望开疆拓土的君王。凭什么秦念却是民心所向?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疑问。

但此问皆为天幕所阻,违反规则二。

正如先前李世民询问“刘彻应如何治国"一般,此问也被天幕认定为这是在询问“秦念如何让民心赞同开疆拓土"。

【秦念:你首先要治理的,就是黄河。】

汉使的话题说完了,秦念相当自觉地开启下一个话题。她已经熟练掌握这个群的水群技巧。

刘彻时期。

无数受黄河水患之苦的黔首急切地望着天幕。此刻若是能显示各朝百姓对其他帝王的民心心排名,秦念之名必然会在汉武帝时期盘踞榜首。

元光三年,黄河瓠子口决堤,东南一带连年受灾。至今已有十三年!

【刘彻:田蚡、望气者卜算者皆认为江河之决为天事。)民心再度陡降,彷佛即将与秦始皇会面。

刘彻冷眼。

民心越降他越不在乎!

【秦念:田蚡说黄河决堤是天事,那是因为他的封地能没有遭受水灾。】刘启大怒!

王娡连忙为同母弟请罪。

“田蚡没有才能,请陛下不要让他担任职务,他就不会再犯下这样的错误!”

【刘启:刘彻,罢免田蚡的职务,收回他的封地!黄河决堤你怎么能因这种理由不去治理?】

【秦念:田蚡早就死了。你儿子不去治黄河,是因为他派汲黯郑当时去治理却反复决堤,田蚡给他搭个台阶,他就往上踩。】秦念毫不犹豫就拆了刘彻的台。

她不认为这全是田蚡的过错。

这不是为田蚡开脱,纯粹是认为这种影响社稷的大事,君王就应该负主要责任。

田蚡说决堤是天事,强行堵塞决口未必符合天意,望气者卜算者再予以附和,刘彻就任由黄河泛滥二十三年。

这是皇帝应该干出来的事?

【刘彻:反复决堤难道不是天意吗?】

【秦念:九年后你跑泰山封禅,第二年就旱灾。这时候你怎么就不觉得决堤是天意,下大决心要治河了?)

【刘彻:……,)

【秦念:之前已经让你不要信巫蛊,结果你还信天意?】【刘彻:天幕不就是天意?】

咦?

秦念还真被刘彻问住了。

天幕这种设定,确实很像天意。

她如果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会违反规则一"不能被发现异常”。“看到”天幕,却不信天意,这是明显的异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