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或许只是口误。
从刘弗陵言刘彻被涉何所蒙蔽未被天幕视作谎言来看,天幕判断谎言的方式是“论心”。
口误大约也不会被视为谎言。
刘邦可不会就此事“纠正"秦念的用词。
正相反,有后世秦皇“收复"之言,极利于大汉攻取南越!于是他果断继续延续这个话题。
【刘邦:出了什么差池?】
刘彻面无表情。
既然未能功成,且此番天幕在赵婴齐还没死的时候提前曝光安国少季与樱氏的私情。
这樱氏恐怕也当不了“樱太后”。
此事还有说的必要?
高祖皇帝分明就是欲要看他的笑话!
羞怒交加之下,刘彻未能注意到“收复”一词。不过无妨,有不少大臣注意到此事。
只是此时无人敢顶着陛下的怒火出列禀告。【秦念:樱太后设宴邀请不想归附的丞相吕嘉,想让安国少季除掉吕嘉,这样就没人能阻止南越的内附。】
【秦念:但他不敢动手,反而是嫪太后拿起矛想要刺死吕嘉,但被南越王赵兴阻止一一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安国少季怎么就能这么怂呢?】【刘邦:实在可惜!】
不只是刘邦,各朝汉民都为此扼腕叹息。
其实也不只是汉民在叹息。
就连大秦的黔首们,也在感慨安国少季怎能比身为女子的穆太后还要怂!安国少季无地自容。
他不仅自己名声全无,还带累陛下的名声。更令他绝望的,是他因胆怯未能助陛下收取南越。等同于什么都没做成,还让陛下声名受损!刘彻冷笑了一声。
若不是他终究记下了秦念那句“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这时候安国少季就该被诛杀。
不是危及皇室,就不是非杀不可。
赵佗望着天幕,神色有些复杂。
他已经确定,能够看到天幕的人,多是年长且心怀故里的秦卒与六国遗民。“收复”“可惜”、“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后世秦皇因南越未能归附汉朝而叹息?
他早就背叛了大秦。
当初陈胜起义之事传到南海郡,他就听从任嚣的建议,在任嚣死后切断道路,杀秦官吏改任亲信,待秦亡就自立为王。他确实叛秦。
然,他能见到天幕,而他的子嗣不能。
【秦念:二凤,你还觉得和亲的女子不能助汉略地吗?】【李世民:是朕轻视了女子。】
李世民无奈道。
此前他确实没有想到南越之事。
对于南越来说,樱氏是祸国之源。
但樱氏本是汉民,她若能让南越归附大汉,无疑是汉之功臣。【秦念:南越不能和平回归,刘小猪,你的责任也不小。】【刘彻:与朕何干?】
他怎知安国少季如此胆小如鼠?
以车令、涉何的作为,刘彻还以为大汉的使者皆胆大妄为之辈!反问脱口而出后,刘彻方才惊愕地看着秦念所言。“回归"?
再往上看,又见"收复”一词。
两次这般用词,秦念的“可惜"竞不是在讥讽他,是真的为南越未能入汉可惜?
【秦念:樱太后与吕嘉陷入僵持时,你认为南越王和樱太后已经归附,只是吕嘉作乱,让庄参带两千人去南越。】
【刘彻:…有何不妥?】
虽然清楚秦念这般口吻,必是要言他所为不妥。但刘彻不服。
他现在看这般僵持,也认为两千人足矣。
一个安国少季不行,两千汉卒难道还不能除掉吕嘉?【秦念:庄参说如果是谈判,只需带几个人过去;如果是要攻打南越,两千人不够。于是你把庄参罢官了。】
【刘彻:后事如何?】
因“收复"之说怒意尽去,刘彻已经冷静下来。以安国少季为汉使“收复"南越已不可行,秦念接下来要说的,或许可行。【秦念:你改派韩千秋和樱太后的弟弟樱乐带两千人进入南越,吕嘉随即造反。你派出去的这两千人,连同樱太后、南越王赵兴、安国少季一起全部被杀。】
【秦念:最终还是走上了武力攻打的老路。】【刘彻:……,)
刘彻无言以对。
声名尽毁,结果还是以武力攻打南越。
这两千人余人的死,也确实是因为他没有听从庄参的劝谏。【秦念:不过此战倒是打得很顺利,伏波将军路博德与楼船将军杨仆很快就平定南越全境。】
说到这里,秦念也很想笑。
因为路博德和杨仆在此前李陵事件与朝鲜之战时分别有着糟糕的表现。但平南越之战,这两人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总算来了个好消息。
刘彻傲然。
路博德与杨仆就能轻易平定南越,这就是大汉的国威!赵佗闭了闭眼。
路博德,不愿为李陵后援。
杨仆,在朝鲜之战中首战即溃败。
然仅以这二人,就能轻易平定南越。
是能使匈奴远遁的汉朝太强,还是主弱臣强的南越国变得极为孱弱?【刘彻:你将这些说出来,朕要以什么借口去攻打南越?】虽是抱怨,但刘彻也只是对秦念的多番讥讽不满,并不是觉得为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