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80(2 / 4)

。“你爸允许你进来的?”

“不是,是我自己……下意识反驳的黄香玲突然一愣,“你、你认识我?”不然对方怎么知道黄鼎明是她爸?

黄香玲内心有些忐忑。

她见到罗宝珠的第一面,已然猜出对方就是那位创建出租车公司的女老板。这一切有赖于她母亲李秀梅在家中孜孜不倦地提起。几个月前为着征地的事情,李秀梅领头带人和前来开厂的港商大闹一场,最后讨得一个工作机会。

黄香玲当时不在现场,没有目睹现场激烈的对抗,但她母亲事后事无巨细地向她描绘当时的场景,言语中充满对那位女老板的赞扬。“你别看人家小小年纪,那架势可一点都不虚,咱们这边十几个庄稼汉都没把她吓到,一看就是经过大风浪的人。”“你说这人与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你瞧瞧你,和人家差不多大的年龄,人家已经能做这么大的生意,你怎么就跟个孩子似的一点都不懂事,还闹着要什么高考。高考啥呀,你还不如学学人家,趁早去做生意。”一阵夸赞后,她母亲总是长叹一口气,满是惋惜地望一眼她哥哥。黄香玲敏锐意识到这其中有点不对劲,难不成哥哥和对方有过节吗?她询问母亲,母亲只让她别问那么多。

直到后来,她母亲劝说哥哥去出租车公司门岗做保安,哥哥死活不同意,她才确信,她哥哥和那位女老板真有矛盾。也就是说,她母亲当初和人家闹了一场,她哥哥又和人家有矛盾,对方一定对她家人的印象很差吧。

“你怎么不在家里复习?”

果然,应该还是要赶她走,黄香玲苦笑两声:“在家里用灯我妈说闲话,嫌我费油不让我用,我看这里路灯明亮,偷偷翻进来,想多复习一会儿。”回复完后,周遭一片安静。

迟迟不见对方接话,黄香玲自觉地收拾好资料,准备腾地方,没想到对方先她一步离开,离开前只在她单薄的短袖上扫了几眼,“晚上露气重,别着凉。”话音一落,人已经走远。

这是……同意她留在这里看书的意思吗?

黄香玲有点懵。

她站在原地,看着那道渐行渐远的身影,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只感觉被灯光拉长的伟岸身影配得上对方高大的灵魂。两人的差距不仅仅在出身上,还有知识、眼界、胆量、魄力……黄香玲重新坐下来,捧起书本认真翻看。

她希望用读书来消除这些差距,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农历还没过年,公历已经翻了新篇。

迈入1980年的第一个月,罗宝珠深刻意识到获取信息的匮乏与滞后,她订了一份报纸。

不同于城市,在农村里订一份报纸很困难。城市里会有邮递员按片区定期上门送报,一些机关单位、工厂或者学校可以统一订阅,在农村订的报纸只会投到生产大队,由村干部捎带。报纸不是每天都能投递过来,罗宝珠隔几日去拿一次,仍旧觉得获取信息不及时。

她一寻思,直接买了一台电视机。

电视机放在王桂兰家中,由李文杰安装。

插上电的那一刻,小小的屏幕中映出彩色的人影,十里八乡的人听到风声,都凑到王桂兰院子里瞧瞧这件新鲜玩意儿。“哟,竟然还是彩色的,我还没来没见过彩色的电视机呢,王奶奶,你可真有本事嘞!”

院子里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王桂兰想去水缸舀水都靠不过去,她满脸无奈地摆手,“不是我有本事。”

都是罗宝珠的本事。

电视机这么紧俏的物资,她哪有票购买。

这种都是要单位发放"电视机票”,票证稀缺,还得托人找后门,即便有票,也得等上好几个月排队。

普通农村家庭没有单位,也没有特殊关系,根本没办法买到。况且一台黑白电视机得花上300元,进口彩电更贵,得要上千元呢。家里穷得只剩四堵墙,她哪有这么多钱。

这都是罗宝珠用侨汇券买的。

有人拉过王桂兰,小声问话:“这难道也是你那个远房亲戚买的?”“是。"王桂兰没否认。

这段日子,罗宝珠为了吃住方便,依旧留在她家中,她对外仍然称做是远房亲戚,家里还有个大小伙子李文杰,远房亲戚的身份不至于连累罗宝珠名声。旁人表示羡慕,“啧啧,王奶奶,我可真羡慕你哦,我家怎么没有这么一位远房亲戚呢,你瞧瞧你这位亲戚来你家住了一段时间,你家里自行车有了,采彩电也有了,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你可是咱们这一带头一个有彩电的人,羡慕死大家了。”

对方艳羡的语气让王桂兰感到一丝不真实。想想前几十年,家里一直都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瞧见人家买了一打印有花色的碗,她都会心生羡慕,到了现在,自己家一夜成名,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最羡慕的人家。

院子里挤满来看彩电的人,想当初她结婚那会儿,宴请的宾客都没今日院子里的人多。

好在家里除了彩电这件值钱东西,也没剩什么有价值的玩意儿,不怕人多手杂偷东西。

不过有句话倒是说对了,自从罗宝珠住进她家,家里的日子的确越来越好。李文旭去了港城,通过正常手续过去的,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偷渡,据说罗宝珠还给他在港城安排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