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成了一年一次,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新的官员走进朝堂,李成安的这句话也确实让他们的感觉到了压迫感。
读书人不再是特权阶级独有,他们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不好好做事,来年谁也说不好就被别人给顶替了,特别是新的吏治考核一出来,他们会变的更加被动。为官多年,谁还没几个敌人了?一旦从位子上走下去,恐怕不仅仅是自己自身难保,家族的人怕是都会雪上加霜。
“第二,吏治之弊不在贪腐,在惰政!宁可用敢闯祸的干吏,不用会迎逢的庸官!有能力的,想为百姓做事的,就放手大胆去做,只要是为了百姓好,能让好处切实落在百姓头上,就不要怕,就算错了,本世子也会给你们改错的机会。
不要惧怕廉政司,只要你们一心为民,本世子便是你们的后台,陛下也是你们的后台,不会过于苛责你们,如今大干需要胆子大一些官员,畏首畏尾的中庸之官,你可以稳住一时,但是我告诉你,没能力,你的官场生涯也就到头了。”
“第三,大干的改革已成定数,不是史书上的过眼云烟,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谁也别想拦着。今天在这里,我的话说的有些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深州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未来的地方,一个带着大干未来希望的地方!
我希望你们这些官员,莫要忘了做官的初衷,有朝一日能把深州这块地域打造成大干最为富庶之地,甚至是整片大陆最富有的地方。当你们老了,你们可以很骄傲的告诉自己的后世子孙,深州的繁华与强大,离不开你当年的辛勤付出。
我今天说这些不是想追究你们责任,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才是深州未来发展的根本,你们才是深州的未来,你同样也是这些百姓的未来。若你们都觉得新政麻烦,不愿做事,不想做事,朝廷怎么办?陛下怎么办?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大干的未来又在哪里?”
李成安的话语,一句比一句更重,如同惊雷,炸响在深州广场上空,也狠狠撞击在每一位聆听者的心上。
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凛冽的霜风刮过大乾龙旗的猎猎作响,以及官员们因紧张而粗重的呼吸声。然而,当那句“你们才是深州的未来,你们才是这些百姓的未来”如同重锤般落下时,人群中开始有了变化。
许多官员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台上那道锐利如剑的目光,更不敢去看周围那些黑压压的百姓。他们的脸上火辣辣的,此刻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因为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李成安的话剥去了他们身上那层“官老爷”的虚幻外衣,将他们懒政、怠政、畏首畏尾的实质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他们本应服务的黎民百姓面前。
为了明哲保身而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为了不出错而将利民新政束之高阁;为了应付上官而做的那些华而不实的文书功夫…
与李成安口中那“敢闯祸的干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相比,他们所谓的“中庸”、“稳妥”,显得何等苍白和自私!
然后李成安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发言,继续说道:“诸位大人啊,你们都是读书人,但你们的笔墨纸砚书不尽世上的心酸,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调不出世间的美满。大夫的望闻问切更是诊不出人心的凉薄,人间的功名利禄永远也填不满人心的贪欲。
若是这日月星辰照不亮这人间的黑暗,我希望你们能点燃这世间唯一的烛火,让世人能看到我大干的光明。”
无数官员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滑落,滴在冰冷的官袍上,迅速凝结,却冷却不了他们胸腔中那股滚烫的羞惭。
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袖中的手,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有人偷偷抬眼,飞快地瞥了一眼周围百姓的神情,又如同被灼伤般迅速低下头去;更有甚者,眼框已然泛红,不是出于恐惧,而是源于一种被说中心中隐秘愧疚的无颜。
而与官员们的羞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场四周越聚越多的百姓。他们穿着粗布麻衣,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的风霜痕迹。起初,他们只是摒息静气地听着,眼神里带着惯有的敬畏和一丝茫然。
但随着李成安一句句深入肺腑的言语,他们眼中的茫然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越来越亮的光彩。刹那的愣神之际,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呼赞同声,许多老人不住地点头,仿佛说出了他们憋闷已久的心声。
百姓们的眼神变得灼热起来。他们真的看到了希望,一种被朝廷真正看见、被上位者真心庇护的希望。多少年了,他们何曾听过一位皇族贵胄如此明确地站在他们这边?
当听到李成安描绘深州未来的蓝图,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憧憬在百姓中间蔓延开来。他们挺直了常年被生活重压的脊梁,眼中闪铄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坚信。他们相信台上这个年轻人,相信他能带领深州,带领大干,走向那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