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还请慎言。”
段正明这才意识到失态,强压怒火道:”先生,这次若能拿下北州关,我在朝中”
”何止是翻身?”方益眼中精光闪铄,”殿下将成为北凉开疆拓土的功臣,若是能拿下李成安,报了当年吴王屠城之仇,到时候莫说寒霜城,整个北凉,谁还敢说一句殿下的不是?这等军功和名望,谁还有胆子敢和殿下争?谁又有那个能力和殿下争?
不管那段开炎手里握了多少军队,那个时候,他对殿下的动手,军中谁会答应?哪个将领敢跟他?”
这话倒不是方益忽悠他,他也确实希望段正名将来能够登上北凉的皇位,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因为他足够的蠢,相比于其他人,他觉得段正名将来上位更符合大康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大康那位太子才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来帮他。
一来扶持一位大康想要北凉皇帝,将来在围杀大干的布局就会简单很多,打完大干之后,若要收拾北凉,也能减少很多阻力。二来借用北凉的兵力来破局,只要北境一破,吴王绝对不会在南境和大康死磕,大康也能保留很大一部分实力。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此次战争,吴王李镇出征南境,要想短时间分个胜负,绝对不可能。京都那位能暴露出来的东西,也极为有限。
大康从未与大干交过手,要让京都那位掏自己的底牌,大康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大康可不想便宜北凉,刘渊很想知道京都那位皇帝这十几年里到底攒下了多少底牌,而北凉,就是最好刀。
北州关破,无论他愿意或者不愿意,为了收复失地也好,也是挽回军心也罢,大干皇帝这些年藏的底牌都必须要先亮出来,否则北州关这道伤口,也会出大血,直到最后再也止不住。
底牌这个东西,不管对于个人还是朝廷,都是用一张便少一张,若底牌尽出仍然不能挽回颓势,那结果不言而喻。就算能挽回,大康未来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想办法应对,将来的大干也会无牌可用。这便是刘渊在此局落下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