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 章(2 / 3)

爹又请他们‘喝茶’了。”

秦齐感叹:“费爹对咱们可真好,娘,一会儿要去找费爹吗?”

秦书瞥他们:“找什么找?没事少去给你们费爹找麻烦,他是捕头,一天到晚事情一堆,没时间处理你们俩鸡毛蒜皮的小事。”

兄妹俩讪讪,眼里都闪着心虚。

费爹是他们的干爹,也是吴巨城的衙役头头,往前二十年,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街头混子,过一天算一天,后面和他们夫妻不打不相识,也算是熟了起来。

他当了小衙役,靠着嘴皮子过得风生水起,后面娶了府城许家的寡小姐,更是‘一步登天’,当上班头,在县里就是县令也要敬上三分。

毕竟,铁打的县令,流水的县衙。

这些年,吴巨县县令换了好几任了,老费一直都在,不过今年刚换了新的县令,人前两个月刚来,据说来头很大,还是个心有抱负想干实事的年轻人,老费跟着也忙碌起来。

秦书在镇上田地山地也多,平日进城时间不多,有个什么走访也是让两个孩子跑的。

不过马上秋收了,中秋也快到了,她也得好好准备一下回礼。

人现在发达了自然不缺这些东西,但是她也不能太理所应当,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

想着,秦书就忍不住叹了叹气。

如果她阿兄在就好了,他在的话,她完全不用想这些,只把东西弄出来,然后往山里跑,其他的都交给他就好了。

现在她一个人,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进过山了。

她赌不起。

秦书神色黯了黯,看着两个半大的孩子,把那些伤春悲秋压了下去,打起精神回想正事,她驾着骡车绕过弯弯转转的小路,来到今天的主顾家门前。

张家,是县城的大家,早年家里还出过尚书,即便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一家子在县里很有名望。

这不,家里的小少爷这次考起了秀才,家中祝贺,还专门定了两个大猪头祭祖,家中大摆酒席,杂七杂八得上百两,五六亩上等田就去了,没点家底真不行。

“杨管事,这是您订的猪头,还有鸡蛋和卤菜,您清点一下。”

杨管事是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方脸高个,鼻下蓄着胡子,穿着墨绿色锦服,整个人看着就是一副大户人家管事模样。

虽然说是下人奴籍,但背靠大树好乘凉,他在外代表的就是张家的颜面,谁都得给三分尊重,人也傲气,对待一般小商都是仰着下巴的。

对秦书也不例外。

不过那是之前,今天的他格外和气,脸上带着笑,微微弯着肩,就跟看着老朋友似地看着秦书。他乐呵呵:“秦娘子来了啊?我看看,哎哟,你的手艺一如既往的一绝,吴巨城就没有比你家卤料还好吃的。”

秦书顿了顿,觉得这一幕有些诡异,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只得笑:“杨管事客气了,一点小手艺罢了。您先点点数,看看还缺不缺。”

杨管事乐呵呵:“秦娘子做事我放心,这肯定没问题。”

这反应就更奇怪了。

秦书面色不变,心中警惕起来,笑道:“杨管事大气,不过一码归一码,吃的东西还是得好好看看。对了,还得劳烦杨管事给我们签个字,您这可是大单子,我们这边上了五百文都得主家确认一下,到时候也好和衙门算税。”

杨管事脸上笑容去掉几分,但是她说的有理有据,也不能说不管,他只能阴阳一句:“哟,还交税呢?秦娘子生意做的可真大。”

秦书笑:“杨管事说笑了,也就是农家杂货罢了,谈不上生意。”

身后的秦齐从盒子里掏出一张契,又把备好的毛笔递上,上面写了时间地点货物人物等一系列问题,还是一式两张,上面盖着一个小红印,非常标准。

一般来说,做这些小生意是不需要的。

但是生意做得多,见得鬼也比较多,吃过一次亏够,秦书就一直备着契,能做个留证。

杨管事明显不悦了,觉得他都放下身姿好好说话了,他们还这样就是不是抬举,不情不愿地把字签了,又把钱扔到盒子里,面色也冷了几分,说道。

“行了,那你们把东西搬进去吧。”

秦齐和秦妙撩了撩袖子,上来就要帮着抬东西。

秦书侧脚轻轻踢了踢秦齐,又把东西推前,揉着肩,带着些不好意思道:“实在不好意思啊杨管事,你瞧我,这两日没注意闪了肩膀,一会儿还要去看病,两个孩子力气小也弄不懂。张家家大业大,只能麻烦你们遣人自己运一下。”

杨管事脸色阴了下来。

他是管事,自然不可能干重活的,但是今天很奇怪,门口除了他一个人

秦妙眼珠子转动,在后面娇声催:“娘你快点,一会儿还要去给费爹送东西呢,我和许娘说好了看新裙子,晚了就来不及了。”

“你就知道去烦你许娘。”秦书揉着胳膊,意思意思说了两句,再转头,歉意,“实在不好意思了,杨管事,辛苦你们了,我们就先走了。”

说着,不再给人说话的机会,她挥着手转身,眸光掠过杨管事站着的门后,那里,一个人影若隐若现,她没说话,敛着眸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