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史述听说武九思的家眷过几天会从这儿经过,就找洛承志商量,打算把武九思的家人杀了,来报他当年攻陷城池的仇。余承志听后,就出言劝道:“史大哥想报仇的心情这我能理解,但武九思的家眷,肯定会有兵将护送,就算真的杀了他们,武九思又怎会善罢甘休?他一旦带兵打过来,咱们这点人根本抵挡不住,这就像泰山压鸡蛋一样——易碎。再说了,史伯伯当年有几万兵马都没打赢他,何况咱们现在连两千人都不到呢?依我看来,不如先把报仇的事放一放,先招集以前史伯伯手下的旧部,为以后进京救援君王做准备,这才是最好的办法。这儿有很多山田,能容下不少人马,我刚才仔细看过了,这里特别适合藏人。而且史伯伯在这儿待了很多年,声望也很高,之前的士兵都受过他的恩惠,想来招集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等咱们兵马充足了,要是别处有起兵勤王的消息,咱们也能立刻出兵帮忙。咱们在这儿既不做违背道义的事,也不抢劫老百姓,自己种地养活自己,不跟别人起冲突,眼前能保住性命,将来也能立下勤王的功劳。你们觉得怎么样?”史述和洛承志听了,都连连点头,觉得这主意特别好。
之后他们就命令士兵在山前山后种粮食,囤积草料和粮食,同时悄悄招集旧部人马。
余承志三人在这儿住了几天,好几次想告辞回去,但史述和洛承志一再挽留,就又住了一段时间,随后才一起回了淮南。
兄弟三人回去见到文芸后,就把在山上的事说了一遍。文芸之前已经三番五次派人去打听他们的消息,现在见他们平安回来,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是放了下来。余承志见到妻子丽蓉和妹妹妩儿,也把这些事告诉了她们。丽蓉说:“这儿的林书香、阳墨香两位姐姐过些日子要去参加县考,想约我和妩儿一起去。我因为之前哥哥你在船上说过咱们最好别出去,所以一直婉言拒绝。没想到伯母已经把咱们的履历报上去了,还让咱们陪着一起去,我只好含糊答应下来,等哥哥你回来再去跟伯母回话。哥哥你觉得咱们该去吗?”余承志说:“伯母既然这么热心,咱们当然该去。而且咱们在这儿的事,估计得耽误两年才能有眉目,你们趁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也能让我少操点心。”
丽蓉和司徒妩儿听了特别高兴,马上就去见林书香和阳墨香,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她们。林书香和阳墨香有了伴儿,开心得不得了。接着林书香把乳母的女儿崔小莺叫出来,让她给丽蓉和妩儿磕头行礼。丽蓉赶紧扶起崔小莺,还礼道:“咱们平时经常见面,今天怎么突然行这么大的礼呀?”妩儿也还着礼开玩笑说:“难道是想求我们给你做媒吗?”林书香笑着说:“姐姐就别开玩笑了。这孩子虽然是我乳母生的,但从小就跟我朝夕相处,感情就像亲姐妹一样。而且我和墨香妹妹在家读书的时候,也是她陪着一起读,时时刻刻都不分开,真的跟亲骨肉一样。更难得的是她特别聪明灵巧,书一拿到手里,读一遍就能懂;不管是写字还是学问,都比我们姐妹俩强。现在赶上这么难得的考试,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好事,我想带她一起去考。但她因为二位姐姐知道她的出身,就求我们帮忙跟你们说一声:将来考试的时候,还的麻烦你们帮她遮掩一下出身的事。”妩儿听后笑着说:“这事儿还用特意说吗!我以前在淑士国还当过宫娥呢,出身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
丽蓉也笑着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托大了,以后不叫你崔姑娘,直接叫你小莺妹妹吧。”
崔小莺听到二人这么说,连忙磕头说道:“今天承蒙二位小姐这么照顾提携,我肯定会永远记着这份恩情,以后我就用对待老师的礼数来对待二位姐姐;而且我还想提个想法,要是在别人面前,我就只能叫你们‘姐姐老师’了。”阳墨香听了笑着说:“‘姐姐老师’这种称呼以前可没有,不如就直接叫姐姐,把‘老师’这两个字放在心里,就当是‘心里知道是老师’就行了。”姐妹二人笑着答应了。
又过了些日子,章府的四位小姐——大小姐蔡兰芳、二小姐谭蕙芳、三小姐叶琼芳、四小姐褚月芳,都从河东节度使衙门动身,特意来约文府的林书香、阳墨香两位小姐,一起回祖籍参加考试。于是书香、墨香便约上余丽蓉、司徒妩儿,还带上了崔小莺,一行九人浩浩荡荡往江南赶去。
一路上几人互相照应,没想到郡县两级考试竟全都顺利考中,一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像是捡着了宝贝似的。从江南回淮南后,她们只是短暂歇了歇脚,就立刻往西京赶去,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她们走了没几天,竟在路上遇上了唐闺臣、林婉如、洛红蕖等十二位才女——她们也是要去长安的,这巧的就像是提前约好了一样。二十一位才女骤然相逢,惊喜得围着彼此又笑又闹,原本枯燥的赶路瞬间变得热闹了起来。林婉如拉着丽蓉、妩儿的手,又是说好久没见的想念,又是不住道谢,感激丽蓉当年用神弹救了自己;妩儿见到唐闺臣,更是红着眼圈再三道谢,感谢她寄父当年的救命之恩,如今听说恩人在小蓬莱修行,一颗心才落了地,脸上满是欣慰。洛红蕖更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