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好礼’这句话。就说现在的人情世故,没人不是喜欢富贵、讨厌贫穷的,可圣人说‘贫而乐’,难道贫穷还有什么好处吗?”
红衣女子刚要回答,紫衣女子就接着说:“《论语》经历秦代焚书之后,到了汉代,有的是从孔子旧宅墙壁里发现的,有的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于是有三个版本,一是《古论》,二是《齐论》,三是《鲁论》。现在流传的,就是《鲁论》,历来有今本和古本的区别。拿皇侃的《古本论语义疏》来说,‘贫而乐’这句话里,‘乐’字后面有个‘道’字,应该是‘未若贫而乐道’,和下句‘富而好礼’相对。就像‘古者言之不出’,古本里‘出’字前面有个‘妄’字;又如‘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古本‘得’字前面有个‘岂’字。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世家》里也常有这类情况,都是秦代焚书后内容缺失造成的错误。看看古本,自然就能明白其中详情了。”
多九公见紫衣女子嘴皮子厉害,一时想不出话来反驳她。他看见桌上放着本《论语》,拿起来翻了两篇,翻到“颜渊、季路侍”这一章时,见“衣轻裘”的“衣”字旁边写着“衣,读平声”。看了这话,多九公心里暗暗高兴:“这下可让我抓住错处了!”
他对唐敖说:“唐兄,我记得‘愿车马衣轻裘’里的‘衣’好像应该读去声,这儿却标着读平声,这是为啥呀?”
紫衣女子说:“‘子华使于齐,……乘肥马,衣轻裘’里的‘衣’自然该读去声,说的是子华骑的是肥马,穿的是轻裘。但这里的‘衣’字,按原文明显是把‘车’‘马’‘衣’‘裘’分成四样,怎么能读去声呢?要是把‘衣’字解释成‘穿’的意思,不仅和‘愿’字的语气接不上,而且成了有裘没衣,语气和意思都显得不完整。要是读去声,难道子路的裘能和朋友共享,衣就不能和朋友共享吗?这都是因为‘裘’字前面有个‘轻’字才会这样;要是没有‘轻’字,自然就读作‘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了。或许因为‘裘’字前有‘轻’字,‘马’字前有‘肥’字,后人读的时候,自然会把车和肥马当作两样,衣和轻裘当作两样,肯定不会读去声。何况‘衣’字包含的范围很广,‘轻裘’都能包含在里面;所以‘轻裘’这两个字可以不用,‘衣’字却不能少。现在不用‘衣’字,只用‘轻裘’,那‘衣’字怎么能包含‘轻裘’呢?要是读去声,岂不是少了一样?”
多九公不禁皱起眉头说:“我看才女你也太胡闹了!你说‘衣’字包含的范围广,无非是纱的、棉的都在里面。但子路连轻裘这样贵重的衣服都能和朋友共享,何况其他衣服?话里自然就有‘衣’字的意思在。现在你非要挑刺,乱加批评,别怪我直说,你这行为不仅有点狂妄,而且随口乱说,简直不懂事!”
多九公又在心里琢磨:“这两个女子既然要去应试,平时肯定经常用功,一般的经书大概难不倒她们。我听说外国向来没有《易经》,不如用这个难难她们?说不定能把她们难住呢。”
多九公又会问出什么问题来考她们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