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1 / 5)

话说这杜慎卿办了一场大会,鲍廷玺看他大手大脚花了不少银子,心里就琢磨:“这人出手这么阔气,我不如趁机找他借几百两银子,重新组个戏班子,继续靠这行谋生。”拿定主意后,鲍廷玺就天天在杜慎卿的河房里殷勤帮忙,把杜慎卿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一天晚上,两人聊得投机,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身边也没个小厮伺候。杜慎卿就问鲍廷玺:“鲍师父,你家里日子到底怎么过的?还是得找点营生啊。”鲍廷玺一听这话,“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这可把杜慎卿给吓了一跳,赶紧把他扶起来问怎么回事。鲍廷玺说:“老爷您问我这话,真是大恩大德!我除了搞戏班子、置办戏服道具,别的啥也不会。要是老爷能借我几百两银子,让我重操旧业,以后赚了钱,一定好好报答您!”

杜慎卿说:“这事儿不难,你先坐下,咱慢慢商量。组戏班子、置办行头,没几百两银子根本下不来,少说也得一千两。这儿也没外人,我就跟你说实话吧,我家虽说有几千两现银,但我一直存着不敢动。这是为啥呢?我打算这一两年去考科举,要是考上了,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得留着备用。不过你想组戏班子这事儿,我给你指个人,就当我帮你了,但你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

鲍廷玺问:“除了老爷,还能有谁啊?”杜慎卿说:“别急,先听我说。我家一共七大房,当礼部尚书的太老爷是五房的,七房的太老爷中过状元。我伯父做过江西赣州府知府,他儿子叫杜仪,号少卿,比我小两岁,也是个秀才。我伯父是清官,家里就靠着祖宗留下的田地。伯父去世后,杜少卿总共就不到一万两银子的家产,可他这人傻气,觉得自己有十几万两似的,连银子成色是九七都分不清,还特别喜欢充大款。只要听别人说日子过得苦,就大把大把的掏钱接济。你在我这儿再帮些日子,等天气凉快了,我给你些路费,你去投奔他,保证这千把两银子手到擒来。”

鲍廷玺说:“到时候求老爷写封信,我拿着去也好办事。”杜慎卿连忙摆了摆手:“可别!这信我绝对不能写。他做好事就喜欢自己独揽,要是知道我先帮过你,他一赌气,说不定就不管你了。你去了先找个人。”鲍廷玺问找谁,杜慎卿说:“他家以前有个奶公老管家姓邵,你应该认识吧?”鲍廷玺想起来:“记得!当年我父亲还在的时候,他家请我们戏班子去给老太太过生日,我还见过赣州府太老爷呢。”

杜慎卿说:“那就对了!现在邵奶公已经去世了,他家有个管家叫王胡子,这人坏得很,但杜少卿偏偏就听他的。我这兄弟有个怪脾气:只要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哪怕是条狗他都很敬重。你去了就先去见王胡子,这小子贪杯,你买点酒灌他,让他在杜少卿面前说你是太老爷生前特别喜欢的人,杜少卿肯定大把大把的给你银子。还有,杜少卿不喜欢别人叫他老爷,你就叫他少爷。他还有个忌讳:讨厌别人在他面前提谁做了官、谁有钱。像你受过他家太老爷恩惠这些话,千万别在他跟前说,就一个劲儿夸他是天下第一大善人,最愿意帮人。要是他问你认不认识我,你就说不认识。”

听杜慎卿这么一说,鲍廷玺高兴坏了。又在杜慎卿这儿忙活了两个月,到七月底天气凉快了,鲍廷玺就找杜慎卿借了几两银子,收拾好行李,过江往天长县投奔杜少卿去了。

鲍廷玺第一天过江,就在六合县歇了歇脚。第二天一大早,他走了几十里路,就到了一个叫四号墩的地方。进了家店刚坐下,正想打点水洗脸,就见门口停下一乘轿子。然后从轿子里下来一位老头,这老头头戴方巾帽,身穿白纱长衫,脚蹬大红绸缎鞋,酒糟鼻通红,一大把白胡子像银丝一样。

店老板瞧见这老头,赶忙迎上去接过行李,喊道:“韦四太爷来了!快请里面坐!”韦四太爷进了堂屋,鲍廷玺就赶紧起身作揖行礼,韦四太爷也回了礼。鲍廷玺请韦四太爷坐上位,自己在下面陪着,然后开口问道:“老太爷姓韦,容我冒昧问一句,您老家是哪儿的?”韦四太爷说:“我姓韦,老家是滁州乌衣镇。请问你贵姓?是哪儿人?这是要去哪儿?”鲍廷玺说:“我姓鲍,南京人,正要去天长杜状元府上找杜少爷。”

韦四太爷问:“是哪个杜少爷?是杜慎卿还是杜少卿?”鲍廷玺回答:“是杜少卿。”韦四太爷说:“他家兄弟六七十人,就这俩爱结交朋友,其他人都闷在家里守着田产、埋头读书考科举。所以我一开口就问这俩人,他俩在大江南北都有名气。慎卿虽然风雅,但我觉得他有点娘娘腔,少卿可是个豪爽的好汉。这次真是巧了,我也要去他家,等会儿吃完饭,咱们就一块儿走。”鲍廷玺问:“太爷您和杜家是亲戚?”韦四太爷说:“我和他家在赣州当知府的老太爷,从小一块儿读书结拜,交情好着呢!”鲍廷玺一听,就对韦四太爷更加恭敬了。

两人吃完饭后,韦四太爷就上了轿子,鲍廷玺则是雇了头毛驴,跟在后面一块儿走。到了天长县城门口,韦四太爷就下了轿,说道:“鲍兄弟,咱们一起进杜府吧!”鲍廷玺说:“您先坐轿进去,我得先见见他家管家,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