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儒林外史大白话>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1 / 4)

话说这向知府听说来摘印的官员到了,就急忙把负责刑法、钱粮事务的师爷们都叫到了跟前,并叮嘱道:“各位先生仔细检查下房里各种公文案卷,一定要查得细致些,千万别遗漏了什么重要东西。”说完,就打开了内宅的门,急匆匆地出去了。

向知府出去就见到了那位通判,看了对方出示的牌票,又凑到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通判就上轿离开了,差官还在外面等着。向知府回来后,亲戚们和鲍文卿就赶忙围上来询问情况。向知府解释道:“没啥要紧的事。是宁国府知府犯了错,上面派我去接管他的官印。”随后,他就马上安排马夫,连夜和差官赶往宁国。

这边衙门里可没闲着,忙着打首饰、缝衣服,置办床帐被褥,布置新房,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王家女儿和鲍廷玺的婚事。忙了好几天后,向知府回来了,随后就选了十月十三这天作为良辰吉日。婚礼当天,衙门外请来了一班鼓手和两个司仪。鲍廷玺头戴花,身披红绸,穿着绸缎衣裳,脚蹬粉底黑靴,先拜别了父亲,在鼓乐声中被迎到王家,先拜见了岳父、岳母。小王也穿着官服,出来陪着妹夫。大家喝过三遍茶后,鲍廷玺就被请进洞房,和新娘拜堂成亲,这些细节就不多说了。

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就出来拜见向知府和夫人。夫人另外赏赐了八件首饰和两套新衣服。衙门里连着摆了三天喜酒,几乎所有人都来吃酒庆贺。一个月后,小王要进京去候选官职。鲍文卿就置办酒席为小亲家饯行,鲍廷玺还亲自送舅舅上船,一路护送了一天才回来。从这以后,鲍廷玺在衙门里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就像在云端享福一样。

很快新年就过去了,官府开始办公,各县把参加考试的童生送到府里来考试。而向知府要去察院主持童生考试,他就对鲍文卿父子说:“我要去察院监考童生,要是带那些小厮去巡查考场,他们肯定会帮忙作弊。你们父子俩是我信得过的人,就帮我去照看几天考场吧。”

鲍文卿领命后,父子俩就在察院里巡查考场、核对考号。安庆七个县的考生一共考了三场。考试期间,鲍文卿父子看到那些童生,有的找人代笔答卷,有的互相传递答案,大家扔纸团、抛砖头,挤眉弄眼地作弊,可以说是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到了分发粉汤包子的时候,众人更是你推我搡,挤成一团,有人摔倒在地,场面看起来十分混乱,鲍廷玺看得那是直摇头。

这时,有个童生借口上厕所,可他走到察院的土墙边后,就在墙上挖了个洞,伸手就想接外面递进来的文章。这一幕被鲍廷玺看到了,他当场就要拉着这个童生去见向知府。鲍文卿赶紧拦住说:“我这儿子不懂事。这位相公,你是个读书人,赶紧回考号里好好写文章。要是被太爷看见了,对你可就不好了。”说着,鲍文卿就急忙捡起泥土把洞堵上,又把这个童生送回了考号。

童生考试结束后,榜单很快就公布出来了,怀宁县考第一名的叫季萑。季萑的父亲是武科举出身,和向知府一个是武举人、一个是文举人,两人同一年考中,现在在家等着被任命为守备。

榜单公布几天后,季守备就来到向知府这儿道谢,向知府也是摆了酒席留他吃饭。酒席设在书房里,向知府还叫上了鲍文卿一起作陪。入座时,季守备坐在主宾位,向知府坐主位,鲍文卿坐在侧边。季守备先说了一番客套话:“大人这次主持考试,公平公正,整个安庆府的人没有不佩服的。”向知府回应道:“老同年,我对批阅文章这些事也有些生疏了。好在之前考场巡查的时候,有我这位鲍兄弟帮忙,这才没出什么作弊的乱子。”

听到这话,季守备这才知道陪坐的人姓鲍。后来聊着聊着,季守备得知鲍文卿是唱戏出身,脸上不自觉的就露出了轻视的神色。向知府也看出了季守备的态度,就说道:“现在的风气真是越来越差了。那些中了进士、做了翰林的人,和他们谈论儒家经典、圣贤道理,他们嫌迂腐没用;和他们谈论古今知识,他们又说太杂不精。说到底,在侍奉君主、结交朋友这些事上,他们的品行根本经不起推敲!反倒是我这位鲍兄弟,虽然唱戏被人看不起,但行事作风却很有君子的风范。”接着,向知府就把鲍文卿为人处世的种种好处讲了一遍,季守备听了,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了。

吃完饭后,季守备就告辞离开了。过了三四天,他反倒把鲍文卿请到自己家里吃饭,考了第一名的儿子季萑也出来陪着。鲍文卿看见季萑长相英俊,就问:“少爷的表字是什么?”季守备回答:“他表字苇萧。”吃完饭后,鲍文卿就回家了,回去见到向知府后,就一个劲儿地夸季萑长得一表人才,以后肯定前途无量。

又过了几个月,鲍廷玺的媳妇,也就是王家的女儿怀孕临盆,没想到孩子没生下来,她自己却难产去世了。鲍文卿父子俩悲痛万分,哭得伤心不已。向知府反倒安慰他们说:“别太伤心了,这都是命,你们也别太难过。廷玺现在年纪还小,以后我肯定还会再帮你娶个媳妇。你们要是一直哭,夫人知道了心里会更难受。”鲍文卿也叮嘱儿子别再哭了,可他自己却因为悲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