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属性灵力表现出近乎超导的特性,但普适性太差。
希望,最终落在了那一点点如同活物般缓缓蠕动、色彩变幻不定的“混沌息壤”上。
当实验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点以下时,监控灵阻的精密符阵指针,猛地跌落到零刻度,并且无论秦洛如何改变注入灵力的强度和频率,指针都纹丝不动!
零灵阻!真正的零灵阻!
而且,并非针对特定属性,而是对所有 测试的灵力属性都表现出零灵阻特性!
“成功了!混沌息壤在临界温度以下,呈现完美灵子超导态!”秦洛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实验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然而,喜悦同样是短暂的。混沌息壤太过稀有,其超导临界温度也极低,维持这种低温环境本身就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根本不可能用于大规模制备超导符纹。
“我们必须人工合成!”秦洛再次提出挑战,“分析混沌息壤在超导状态下的微观灵络结构,找出其实现灵子配对的机制,然后尝试用更常见的基础灵材,复现这种结构!”
这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秦洛带领团队,利用高倍“显微神识术”和多种灵谱分析手段,艰难地解析着混沌息壤在超导态下的奥秘。他们发现,在临界温度以下,混沌息壤内部的混沌气流会自发排列成一种极其复杂、充满拓扑非平庸特性的三维灵络网络,这种网络结构能天然地促使流经的灵子形成稳定的“配对态”,仿佛在一条预设好的、绝对光滑的管道中滑行。
模仿这种天然的超导灵络,成为新的难题。传统的符纹刻绘是二维或简单曲面,而这种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几乎无法用现有技术实现。
就在秦洛为此一筹莫展时,苏妙仪提出了一个建议:“秦师弟,既然无法直接刻绘,我们能否‘引导’它自行生成?就像……培育水晶一样?”
“引导生成?”秦洛若有所思。
“我们可以先制备一种特殊的、具有自组织倾向的灵材基底,然后在特定的低温、特定频率的灵能场‘诱导’下,让它们自行排列,形成我们想要的超导灵络结构?”苏妙仪进一步阐述。
这个想法点燃了秦洛的灵感。他们选择了数种性质相对温和、易于塑形且与混沌息壤灵性有微弱共鸣的基础灵材,如“流影秘银”、“星辰沙”、“五行灵脂”等,按特定比例熔炼合成,制成符纹的基底材料。
然后,他们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灵场诱导生长装置”。将制备好的基底材料置于其中,缓慢降温,同时施加一个模拟混沌息壤超导灵络特征的、复杂变化的“模板灵能场”。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度的过程。温度曲线、灵场频率和强度的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自组织失败,生成毫无用处的杂乱灵络。
失败了数十次后,终于,在一次持续了七天七夜的诱导过程结束时,检测符阵传来了令人振奋的信号——基底材料内部,成功形成了一种与天然混沌息壤超导灵络高度相似的、稳定存在的三维网络结构!
将其接入测试回路,降温至临界温度(虽然仍远低于室温,但比纯混沌息壤的临界温度已提升了不少)——零灵阻现象,再次出现!
人工超导灵材,首次制备成功!
接下来,便是将这种材料与符纹技术结合。他们不再平面刻绘,而是将这种人工超导灵材制成特殊的“灵墨”,利用改进版的“千幻流晶压印法”,直接在需要超导特性的核心符纹区域,“打印”出具备三维超导灵络的结构。
当第一根完全由人工超导材料构成的、用于连接中心螺线管符阵的“超导灵缆”被制作出来,并在低温下测试确认其零灵阻特性时,标志着“超导符纹”正式从概念走向现实!
秦洛将其命名为 “零阻灵纹” 。
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用“零阻灵纹”替换“甜甜圈一号”中那些承载大电流、损耗最高的核心符纹回路。
改造过程持续了数月。当最后一段超导回路被接入系统,整个“托卡马克符阵”的灵力运行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三次等离子体实验,在改造完成后立刻启动。
这一次,当庞大的灵力注入超导符阵系统时,预想中的、因灵阻而产生的剧烈灵气涡流和热量散发,几乎消失了!灵力如同在绝对光滑的管道中无声奔腾,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转化为强大的约束磁场。
“磁场建立完成!能耗……能耗比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八!”负责能源监控的弟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加热系统功率提升百分之三十!等离子体温度迅速攀升!”
“一亿度突破!能量约束时间……还在持续延长!”
那团璀璨的灵火在环形磁场中稳定地燃烧着,光芒似乎都变得更加纯粹和凝聚。因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