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大战零延迟”的惨烈胜利,并未给青岚宗带来多少庆祝的闲暇。那场发生在量子层面的交锋,虽然成功击退了“幽网”蓄谋已久的毁灭性攻击,并重创了其指挥核心,但也如同撕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将灵网空间斗争的残酷性与高技术性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网警司令部的声望与压力同时达到了顶点,内部开始了深刻的战后总结与技术复盘。
然而,就在秦洛和网警团队忙于加固防线、升级量子对抗协议之时,一股更加隐蔽、更加难以根除的暗流,开始借助这次大战造成的余波与混乱,悄然滋生。
这一次,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直接攻击,而是源于内部被侵蚀的“信任”。
事件的苗头,最初是由几名细心的网警队员在例行巡查“万法阁”下载日志时发现的。他们注意到,几个看似普通的、功能为“低级灵植催生”、“简易矿石辨识”的小程序模块,其下载量和调用频率高得有些不正常,而且调用者的ip地址分布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跨越多个无关区域的模式。
“这几个模块的代码我们审计过,很简单,没什么问题啊。”一名队员疑惑道。
“代码本身没问题,”另一名经验更丰富的队员指着调用数据,“但你们看调用时机和ip关联。这些调用往往发生在一些敏感时间段,或者与某些被标记过的、曾有不良记录的ip产生间接关联。这不像正常使用,更像是在……传递某种信号或者进行身份验证。”
这份报告被迅速提交给了秦洛。秦洛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幽网”在正面强攻受挫后,转换策略,利用青岚宗官方认可的“万法阁”平台作为掩护,进行秘密通讯或地下交易。
进一步的深度调查和数据分析,一个隐藏在合法外衣下的、规模不小的“暗网符箓”交易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所谓“暗网符箓”,并非指某种特定类型的符箓,而是一种交易模式。一些心怀不轨者,或者被“幽网”渗透的人员,利用“符言”编程的灵活性,将一些具有恶意功能、或违反宗门规定的符箓程序(如窃听、破解禁制、追踪同门、甚至自毁证物等),进行精心伪装。
他们的手段极其狡猾:
1 白名单木马:上传一个功能完全合法、无害的小程序到万法阁(如“清洁术”),通过审核。然后,通过暗中的渠道,发布一个“补丁”或者“密钥”。使用者通过合法程序扫描一个特定的、不公开的灵码,该灵码会向合法程序发送一段加密指令,激活其内部隐藏的恶意功能。
2 零日漏洞交易:有人发现了“符言”编译器、灵云系统或某些热门小程序的未被公开的安全漏洞(零日漏洞)。他们不上报,反而将这些漏洞信息制作成特殊的“知识符箓”,在暗网中高价出售给“幽网”或其他有心人。
3 定制化恶意服务:提供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编写特定的恶意符箓程序,如可以悄无声息打开特定洞府禁制的“万能钥匙符”,或者能篡改任务殿记录数据的“幻影笔符”。
4 匿名交易与加密货币:他们不使用宗门贡献点或灵石,而是使用一种基于区块链(秦洛引入的另一个概念)技术的、难以追踪的“暗灵石”进行交易,并通过多层跳板和加密通讯进行联系,极大增加了追踪难度。
这个暗网的存在,如同一颗毒瘤,寄生在青岚宗蓬勃发展的灵网生态之上。它不仅直接威胁宗门安全,更严重侵蚀了弟子间、以及对“万法阁”平台的信任基础。试想,如果你从官方平台下载的一个“计算符”,可能暗中记录你的修炼数据并发送给未知的第三方,谁还敢放心使用?
“必须将这个毒瘤连根拔起!”厉刑天副总监怒不可遏,“简直是宗门蛀虫!”
“根除谈何容易,”天算子副总监眉头紧锁,“他们隐藏在合法流量中,交易隐蔽,身份匿名。大规模筛查容易打草惊蛇,且效率低下。”
秦洛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那些被标记出的异常数据和交易链草图。他知道,这不同于之前的正面攻击,而是一场更加考验耐心、技术和谋略的“排雷”与“反间谍”行动。
“明面上的审查和封禁是必须的,但效果有限。”秦洛缓缓开口,“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不能总是被动发现。我们要主动出击,潜入进去,从内部瓦解他们。”
一个大胆的“钓鱼执法”与“技术溯源”相结合的计划,在秦洛的主导下悄然展开。
一、 投放“毒饵”
网警技术团队精心制作了几个看似极具诱惑力的“暗网符箓”
这些“毒饵”程序,其宣称的功能部分是真实的(但做了限制和监控),但内部都被植入了网警特有的、极难被察觉的“量子水印”和“溯源触发器”。一旦被激活使用,其使用时间、地点、甚至最终使用者的部分灵力特征,都会被秘密记录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