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截面情况!
“用户不需要一开始就理解整个四维结构。”秦洛强调,“他们可以像剥洋葱一样,通过移动这些切片,从不同角度观察魔方的内部颜色分布,结合整体投影的形态,逐步推理出在四维空间需要进行哪些旋转操作,才能将颜色归位。”
他还加入了“步骤记录与回退”、“自动求解提示(需消耗贡献点)”、“不同难度(胞腔数量、颜色数)”等功能。
当秦洛将第一个可交互的“四维魔方”测试版上传到平台一个内部测试区,并邀请苏妙仪、天算子以及少数算天门精英弟子尝试后,一场无声的、针对大脑空间想象极限的“折磨”开始了。
起初是一片哀嚎。
【不行了!眼睛!我的眼睛!】
【这投影转得我头晕想吐!】
【这个切片怎么看?为什么这里有个绿色的胞腔角落在那个位置?!】
【我连第一步该转哪个‘面’(三维胞腔集合)都不知道!】
天算子尝试了不到一炷香,就脸色发白地退了出来,揉着太阳穴:“比推演天机还耗神……我感觉我的识海在抗议。”
苏妙仪性子坚韧,尝试了近半个时辰,凭借强大的神识和对几何画板的熟悉,勉强完成了一次最简单的“四维旋转”,但距离还原还遥遥无期,同样感觉神识消耗巨大。
然而,也有极少数人,比如算天门那位以空间推演见长的“星轨”师弟,在经历了最初的极度不适后,眼中反而爆发出强烈的兴趣和斗志。他废寝忘食地沉浸在四维魔方的世界里,不停地切换切片视图,在草稿灵玉上演算可能的旋转序列,甚至开始摸索出一些初级的“公式”。
几天后,当“星轨”历经数百次尝试,第一次成功还原了一个简化版的(仅用两种颜色区分)四维魔方时,他激动得在静室里大喊大叫,引来同门围观。而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尤其是对高维投影变化的直觉,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一些晦涩难懂的空间阵法典籍,此刻再看,竟觉得清晰了不少!
“星轨”的成功案例,如同一个火种,迅速在算天门和青岚宗核心弟子间点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挑战这个“烧脑”的神器。虽然成功率极低,过程痛苦,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伴随着空间思维能力的显着提升。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参与者们痛并快乐着。
秦洛见内部测试效果显着,便将“四维魔方”正式推向平台,作为“几何画板”的高级训练模块。他录制了详细的教学指引,从最基础的超立方体结构讲解,到切片视图的使用技巧,再到一些初级的还原思路和“公式”。
果不其然,“四维魔方”一经推出,立刻在平台上引发了新一轮的狂潮——这一次是“自虐”般的狂潮。
无数修士抱着好奇、不服输或者提升自己的心态涌入,然后绝大多数在第一个时辰内就败下阵来,神识消耗过度,头晕目眩。社区频道充满了各种“惨叫”和表情扭曲的神识留影。
【救命!我感觉我的脑子变成了浆糊!】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旋转了一下,整个魔方好像翻了个面?!】
【我好像有点感觉了……等等,又乱了!啊啊啊!】
【求助!这个‘三胞腔循环’公式第三步到底怎么转?切片视图看不明白啊!】
但与此同时,关于四维魔方锻炼空间思维效果的“神话”也开始流传。某个卡在筑基后期多年的阵法师,在沉迷四维魔方一个月后,突然福至心灵,成功结丹!他宣称是四维魔方开拓了他的“识海维度”,打破了思维桎梏。虽然可能有所夸大,但无疑为四维魔方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渐渐地,平台上开始涌现出一些“四维魔方”的高手,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总结的公式、甚至开发出了辅助分析的小程序。一个围绕四维魔方的、高端的、硬核的爱好者社群逐渐形成。
丹塔方面,对于这个新出现的“玩具”,最初是嗤之以鼻的,认为不过是青岚宗哗众取宠的把戏。但当他们派出的、擅长阵法的暗子也沉迷进去,并且反馈回“此物对理解复杂空间结构确有奇效”的消息后,丹辰子的脸色再次阴沉了几分。
青岚宗,阵枢阁。
秦洛看着平台上那如火如荼的“魔方热”,以及用户空间思维能力提升的统计数据,满意地点点头。
“四维魔方,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把钥匙。”他对苏妙仪和天算子说,“它在潜移默化中,为更多人打开了通向高维几何的大门。当足够多的人开始习惯用高维视角思考问题,整个修真界的阵法、炼器、乃至修行理念,都将迎来一场真正的革命。”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由无数具备高维思维修士所创造的新世界。
“而这,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