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飞剑”的成功,如同在青岚宗的实战能力体系中注入了一剂强效催化剂。弟子们操控飞剑的精准度与协同性直线上升,宗门整体战力跃升了一个台阶。演武场上,飞剑划破长空的轨迹不再是杂乱无章的线条,而是充满了数学美感的精准向量,昔日“指东打西”的抱怨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更高层次空间操控能力的渴望。
然而,飞剑再快,也需飞行时间;向量再准,也受限于距离。修真界自古流传的终极梦想之一——瞬移,或者说空间传送,始终如同悬挂在苍穹之上的明月,诱人却遥不可及。即便有相关的阵法或神通,也往往限制极大,或消耗恐怖,或距离极短,或不确定性太高,难以实用。
这一日,负责宗门典籍整理与上古阵法研究的“藏经阁”长老,带着几片残破的、散发着古老气息的玉简拓片,兴冲冲地找到了秦洛。
“宗主!有重大发现!”藏经阁长老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我们在整理一批上古残卷时,拼凑出了一段关于‘小挪移阵’的残缺记载!此阵据说能实现短距离的空间跳跃!”
秦洛接过拓片,仔细研读。上面记载的阵纹极其繁复晦涩,充满了各种扭曲的、不符合欧几里得几何的奇异结构,其原理描述更是玄乎其玄,诸如“折叠空间”、“打通虚径”、“心念所至,身即所往”等,让人摸不着头脑。
“根据残卷记载,此阵成功率极低,且极易将传送者抛入空间乱流,凶险万分,因此早已失传。”长老补充道,语气中带着遗憾和一丝不甘,“但它的确描述了一种真实的空间位移现象!”
秦洛看着那些扭曲的阵纹,眉头微蹙。这些纹路不像是在描绘一个固定的空间结构,更像是在描述一种空间的变换过程。
“折叠空间?打通虚径?”秦洛若有所思,“这听起来很像是一种坐标变换。将原本需要漫长距离的直线路径,通过某种数学变换,映射成一条极短的‘虚路径’。”
他的思维立刻联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数学工具——矩阵(atrix),尤其是用于描述线性变换的矩阵。
“如果我们把空间中的每一个点看作一个向量(坐标向量),那么所谓的‘空间变换’,是否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矩阵’来表示?”秦洛的眼中再次闪烁起推演的光芒,“乘以这个变换矩阵,输入点的坐标向量,就能得到输出点的坐标向量!”
“而瞬移,就是一种特殊的、剧烈的空间变换——将点a的坐标,瞬间变换到点b的坐标!”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将抽象的空间操作,归结为冰冷的矩阵乘法?
“但是,空间变换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变换。”秦洛迅速冷静下来,思考着难点,“扭曲、折叠,这些是非线性的。不过……在局部范围内,或者对于某种特定的、规则的空间扭曲,是否可以用线性变换来近似?或者,通过多个线性变换的组合来逼近复杂的非线性变换?”
一个名为“矩阵变换瞬移阵”的终极挑战项目,被秦洛提了出来。即便不能立刻实现真正的瞬移,只要能实现稳定、可控的短距离空间传送,其意义也将是颠覆性的!
项目思路如下:
1 建立空间坐标模型:以宗门局部定位系统为基础,建立精确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将目标传送区域进行网格化离散处理。
2 寻找变换规律:假设存在一个能将点a坐标 (xa, ya, za) 变换到点b坐标 (xb, yb, zb) 的变换矩阵 (一个3x3或4x4的矩阵,考虑齐次坐标)。
3 设计阵基结构:传统的传送阵纹之所以复杂且不稳定,或许是因为它们试图直接“刻画”出整个非线性变换过程。而秦洛的思路是,将阵基设计成一种能够生成和维持特定变换矩阵的“矩阵发生器”。阵基不再直接描绘路径,而是通过特定几何结构(可能涉及高维投影)和能量流场,来稳定地输出一个代表“从a到b”的变换矩阵。
4 能量与稳定性:进行空间变换必然消耗巨大能量,且需要极其稳定的控制,防止矩阵发生微小扰动(这会导致传送目标偏离甚至湮灭)。这需要强大的能量核心和基于偏导数的精密反馈控制。
5 安全性:设立严格的传送协议,包括坐标校验、能量阈值控制、紧急中断机制等。
项目一经公布,再次引起了轰动和质疑。用“矩阵”这种听起来像是算盘珠子的东西来搞瞬移?这比向量飞剑还要抽象和难以置信!
但有了之前多次成功的先例,还是有一批敢于挑战的阵法师和算天门弟子加入了进来。
欧几里得的形影在密室中,演绎的内容也变成了抽象的向量、矩阵乘法,以及向量在矩阵变换下的旋转、缩放、剪切等效果。
研究过程比向量飞剑艰难何止百倍。
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