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理科生在修真界搞炼丹革命> 第32章 全宗进入 Git 时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全宗进入 Git 时代(1 / 2)

“天道一号”开源框架的发布,如同在修真界的知识海洋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扩散。无数修士如饥似渴地学习、应用、尝试修改和扩展这套强大的工具,整个修真界的“算力”水平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然而,外部世界的欣欣向荣,却反过来映照出了青岚宗和算天门内部研发协作中的一个日益突出的痛点。

随着开源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及内部研发项目(如“灵跃三号”、“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日益复杂,参与开发的弟子和算天门成员越来越多。代码量急剧膨胀,版本迭代速度飞快。

旧的协作方式很快变得捉襟见肘,混乱不堪。

“云烨师兄!你昨天提交的那个‘璇玑’模块的优化代码,把我正在写的可视化组件给覆盖了!” “妙仪师姐,你给我的那份丹方数据预处理脚本是哪个版本的?我这边跑出来的结果和你的论文对不上啊!” “谁!是谁动了‘河图’库的基础接口?!我基于它写的三个应用全报错了!” “我这份代码明明昨天还能运行,今天怎么就不行了?我什么都没改啊!”

实验室里,类似的抱怨和争吵日益增多。版本混乱、代码冲突、改动丢失、bug追溯困难…这些问题严重拖慢了研发效率,甚至导致了几次不大不小的项目事故。

林风就曾因为误用了旧版本的算法脚本,导致一批重要的实验数据作废,浪费了数日苦功,懊恼得差点道心不稳。

秦洛看着眼前这熟悉又令人头疼的场面,仿佛回到了前世在互联网公司带项目时的“美好时光”。他意识到,是时候引入那个程序员赖以生存的神器了。

“我们需要一套版本控制系统。”秦洛在一次项目协调会上宣布,“一套能够清晰记录每一次代码改动、允许并行开发、轻松解决冲突、并且可以随时回溯到任何历史版本的系统。”

众人一脸茫然:“版本控制?”

秦洛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直接开始了行动。他借鉴了前世git的思想,结合修真界的特点(比如用神识烙印代替数字签名,用灵网代替互联网),开发出了一套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统,并将其命名为——“乾坤版本灵契系统”,弟子们更习惯称之为 “乾契” 或 “git”。

为了推广这套新系统,秦洛特意组织了一场全宗范围的培训大会。

大会上,秦洛站在光幕前,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着“乾契”的核心概念:

“诸位师弟师妹,想象一下,我们写的每一段代码、每一个丹方、甚至每一份实验报告,都是一件‘法宝’的炼制过程。”秦洛打了个比方,“‘乾契’就是一个强大的‘炼器日志系统’。”

“仓库(repository),就是我们的‘炼器工坊’,存放着法宝的所有炼制记录和材料。” “提交(it),就是我们每次完成一个重要的炼制步骤后,打上一个独有的‘神识烙印’,并记录下这一步我们做了什么改动。这个烙印无法伪造,永久追溯。” “分支(branch),好比我们在主炼器台之外,开辟一个新的‘实验工坊’,尝试一种新的炼制思路,而不会影响主炼器台的正常进度。” “合并(rge),当我们在实验工坊取得了成功,就可以将新的炼制方法‘合并’回主炼器台。”,则是不同炼器工坊(甚至不同山的师兄弟)之间,同步炼制日志和材料的方法。”

这番比喻,让众多原本对代码不甚了解的丹师和算天门弟子也恍然大悟,瞬间理解了“乾契”的重要性。

培训结束后,秦洛强制要求所有研发项目必须接入“乾契”系统进行管理。

起初,习惯了过去松散模式的弟子们叫苦不迭。 每次改动都要“提交”,还要写清晰的“提交信息”,太麻烦了! “分支”和“合并”的概念让人头晕,经常有人不小心把未完成的实验代码合并到了主分支,引发一片混乱。 “冲突”噩梦,看着那些标着“<<<<<<<head””的代码块,许多弟子一脸懵逼,不知如何下手。

实验室里一度充满了哀嚎: “啊啊啊!我又冲突了!” “谁的分支没更新就合并了?!拉出去祭天!” “我的提交历史变成一团乱麻了!救命啊!” “这‘乾契’系统分明是‘干气’系统!专门气人的!”

小九九甚至学会了一个新把戏:看到谁对着屏幕愁眉苦脸,就跑过去用爪子拍一下键盘上的“ctrl+z”(秦洛引入的撤销快捷键),然后得意地“嗷呜”一声,仿佛自己解决了天大难题。

然而,痛苦期过后,“乾契”带来的好处开始逐渐显现。

代码版本变得清晰无比,随时可以回溯到任何一个历史时刻。 并行开发成为可能,不同小组可以同时在各自的分支上工作,再也不会互相干扰。 一旦出现bug,可以快速定位是哪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