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师转行码农”的风潮,如同一场静默的灵雨,滋润着青岚宗这片科学丹道的试验田。昔日丹房里弥漫的药香,如今与服务器集群低沉的嗡鸣、灵石键盘清脆的敲击声奇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充满未来感的交响乐。
然而,这场变革并非没有杂音。当越来越多的丹师开始拥抱数据与算法,将毕生经验转化为代码和模型时,一个更深层次、更触及修行根本的疑问,开始在宗门内部,乃至整个修真界悄然滋生:
代码,也能证道吗?
道,乃修真者毕生所求之终极目标,是超越凡俗、触摸天地法则、乃至求得长生不灭的路径。传统认知中,丹道、剑道、符道、阵道…皆可证道。其核心在于通过不断的实践、感悟、与天地共鸣,最终明心见性,得窥大道。
而写代码?调参数?跑数据?这些冰冷、机械、毫无“灵性”可言的行为,如何能与玄之又玄的“道”产生联系?这在许多保守派修士,尤其是那些苦修数百年的老怪物看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对“道”这个字的亵渎!
质疑声首先来自宗门内部一些思想古板的长老。
“胡闹!简直是舍本逐末!”一位须发皆白、以传统炼丹术着称的郝长老,在议事会上痛心疾首,“炼丹之道,在于心神沉浸,在于与药性共鸣,在于丹成那一刻的天人交感!此中玄妙,岂是区区代码所能承载?尔等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道心蒙尘,日后如何感应天劫?如何飞升上界?”
他的观点代表了许多传统修士的忧虑:过度依赖外物和逻辑,是否会钝化修行者最宝贵的“灵性”和“感悟力”?是否会让人变成只会计算、却无法“得道”的机器?
这种争论甚至影响到了那些正在学习编程的丹师。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开始动摇,怀疑自己选择这条路是否正确,是否真的前途渺茫。
“林师兄,我们整天对着这些符纹代码,真的…还能进步吗?郝长老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一个刚入门不久的“炼丹程序员”私下向林风表达了自己的迷茫。
林风自己也曾在深夜里对着满屏的代码陷入过沉思。但他回想起自己通过数据分析解决丹药开裂难题时的成就感,那种透过表象直抵问题核心的透彻感,一种不同于以往炼丹成功的、却同样震撼心灵的喜悦。
他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这种感觉,但他隐隐觉得,这条路,并非毫无意义。
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于一次看似偶然的“论道小会”。
这并非官方组织,而是一些年轻弟子,包括林风等“炼丹程序员”和几位坚持传统丹道的弟子,在一次宗门任务后的闲谈中,自发形成的辩论。
地点就在新建成的、充满科技感的弟子交流中心。一方是手握玉简(存着代码)、眼神锐利的“码农”派,另一方是身着传统丹师袍、气息沉静的“传统”派。小九九蹲在一旁的桌子上,好奇地左右张望,仿佛裁判。
传统派弟子率先发难:“代码无情,大道有情!你们用代码炼出的丹,或许品相完美,但其中可有一丝一毫炼丹者的心意与感悟?没有心意的丹,不过是死物,如何助人感悟天道?”
码农派一位弟子立刻反驳:“心意?感悟?那些东西虚无缥缈,如何保证每一次炼丹都能保持?我们的代码,虽然冰冷,却能将最优的流程、最精准的参数固定下来,保证每一次产出都是最高品质!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至诚’?对完美和规律的至诚!”
“强词夺理!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你们用复杂的代码去模拟天地至理,岂不是缘木求鱼?真正的道,需要的是放下算计,用心去体会!”
“体会?多少丹师一辈子都在‘体会’,成丹率依旧惨不忍睹!我们的代码,是基于海量数据总结出的客观规律!它揭示的是天地运行中稳定、可重复的那一部分法则!理解并运用这些法则,难道不是‘证道’的一部分?”
争论越来越激烈,双方引经据典(传统派引丹书,码农派引数据),各执一词。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一直在旁边安静听着的苏妙仪缓缓开口了。她的声音不大,却自带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那是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沉淀下来的底气。
“诸位师弟,或许我们不必将‘传统’与‘代码’截然对立。”她轻声道,“我曾以为,丹道之美在于其不可捉摸的灵性。但现在我发现,那些看似不可捉摸的灵性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可供描述的规律。”
她走到中央的全息投影台前,调出了一段复杂的代码和它对应的丹药能量流动模拟图。
“看这段代码,它描述的是‘三转金丹’在凝丹瞬间,不同性质药力相互缠绕、平衡的数学模型。在过去,这需要丹师凭借极高的天赋和一瞬间的感悟去把握。”
“但现在,我们通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