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洛介绍道,“实验期间若出现任何不适,会立即终止并给予治疗。所有实验方案都遵循最小痛苦原则。”
他调出这些灵兽的个体档案,上面记录着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数据,包括每次实验的详细记录和实验后的恢复情况。
苍柏真人仔细翻阅着,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太详细了,详细到近乎繁琐。每一只实验灵兽的每一次体重变化、每一次进食量、甚至每一次…排泄物状态,都有记录?这是何等变态的细致!
接着,他们查看了体外实验室,看到了那些模拟经脉的微流控芯片、培养着灵植细胞的器皿、以及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秦洛甚至当场演示了如何利用“光谱灵析仪”检测药液中的潜在毒性成分。
稽查使中的毒理专家看得目不转睛,这些闻所未闻的设备和方法,让他们既感到陌生,又隐隐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最后,才是重头戏——数据审查。
在一个临时辟出的静室内,稽查使们开始海量数据的核对工作。他们随机抽取实验记录,要求调取对应的原始监测灵石(类似录像)、原始数据记录玉简、甚至要求当面重复某个关键的小实验。
工作量巨大,过程枯燥至极。
秦洛和苏妙仪全程配合,有问必答,随时调取任何他们要求的资料。小九九则负责飞快地穿梭在庞大的资料库中,精准地找出指定的玉简——它的九条尾巴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同时卷着九份不同的资料递送。
时间一天天过去。
稽查使们的脸色从最初的冷峻、挑剔,逐渐变得凝重、困惑,甚至偶尔会流露出难以置信和…震撼。
他们发现,秦洛提供的报告,非但没有夸大或隐瞒,反而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谨和…“保守”!
报告里不仅记录了成功的实验,更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失败的实验、每一个异常的数据点、甚至每一次实验设备的偶然误差和修正过程。
例如,关于“灵跃一号”催化剂的急性毒性实验(ld50测定),报告不仅给出了最终确定的半数致死剂量,还附上了长达数百页的原始数据,包括每一只实验灵兽的个体反应、死亡时间、解剖病理切片灵图、以及可能影响结果的环境因素分析(如某天实验室温度偶然偏高05度都被记录在案)。
又例如,关于长期毒性实验,报告跟踪了连续服用低剂量催化丹药长达两年的灵兽群体,与对照组进行了上百项指标的比对,数据量庞大到令人发指。结论竟然是“未观察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毒性”,但同时列出了几个“虽未达显着水平但值得关注”的指标微小变化,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最让他们震惊的是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部分。秦洛他们居然还做了繁育实验!观察了服用催化丹药的灵兽后代生长发育情况,甚至检测了其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结果同样是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这种研究深度和广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当下修真界对丹毒认知的范畴!传统丹师最多考虑一下丹药的“丹毒”积累,谁会想到去研究对后代的影响?!这秦洛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苍柏师兄,你看这份关于催化剂分解产物环境残留性的报告…”一位执事脸色古怪地递过一份玉板。
苍柏真人接过一看,嘴角都抽搐了一下。报告里居然还研究了炼丹废渣中的催化剂残留成分,以及其在灵土中的降解速率和对常见灵植的影响!结论是“三日内可自然降解百分之九十九,对 tested 灵植无显着影响”…
这…这简直是…闲得蛋疼!但偏偏又严谨得让人无话可说!
丹塔稽查使们原本是抱着挑刺找茬的心态来的,结果却仿佛掉进了一个数据的海洋,被无数详实、严谨、甚至有些“过度”的实验数据所淹没。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审查一个弟子,而是在面对一个运转了数百年、有着极其严格规范的庞大研究机构!
他们试图找出漏洞,却发现对方的体系严密得令人绝望。任何一个他们能想到的质疑点,对方似乎早就想到了,并且做了相应的实验和数据收集。
比如,他们质疑:“不同种族灵兽对毒性耐受不同,你的实验能代表人类修士吗?”
秦洛立刻拿出另一份报告:《三种灵兽与人类修士经脉模型毒性反应相关性研究》,结论是“通灵猿相关性系数087,药兔为079,建议采用多种模型综合评估”。
他们又质疑:“长期跟踪才三年,时间是否足够?”
秦洛回答:“确实不足,长期跟踪仍在继续。但目前数据已覆盖多个生理周期,且我们建立了加速老化实验模型(利用时间阵法微调环境),初步推算百年内风险可控,详见报告附件七第第三百二十五页…”
他们再质疑:“修士个体差异极大,你的数据能否涵盖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