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理科生在修真界搞炼丹革命> 第26章 灵田滴灌自动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灵田滴灌自动肥(1 / 2)

药材数据库的上线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青岚宗的炼丹水平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但秦洛很快发现了一个新的瓶颈——药材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批紫云草的多糖含量比上月低了8。”秦洛指着刚出炉的检测报告,眉头紧锁,“虽然还在合格范围内,但波动太大,会影响丹药的稳定性。”

苏妙仪翻阅着溯源记录:“记录显示采收时间、处理方式都符合规范。问题可能出在种植环节。”

百草堂执事一脸无奈:“我们已经尽力了。灵田的灵气分布不均,降雨量不稳定,就连日照时间都每天不同这些都会影响药材品质。”

秦洛沉思片刻:“或许,我们应该从源头解决问题——改造灵田,实现标准化种植。”

这个想法让众人都愣住了。灵田种植千百年来都是“看天吃饭”,靠的是老药农的经验和感觉。标准化?怎么标准?

但秦洛是行动派。他立即组建了“灵田改造项目组”,成员包括:研究院的科研人员、百草堂的药农、炼器宗的工程师,甚至还有算天门的推演师。

项目组的第一站是朝阳坡紫云草田。这片坡地是百草堂最好的药田之一,但仔细勘察后,问题比比皆是:

“东边地势高,灵气浓度38级;西边地势低,只有32级。” “土壤ph值波动很大,从62到75都有。” “灌溉全靠人工,时多时少,全凭感觉。”

老药农李伯拄着锄头,不以为然:“种药讲究的是顺天应时,你们这些年轻人尽整些花里胡哨的!”

秦洛也不争辩,只是带着团队开始详细测量:每块区域的灵气浓度、土壤成分、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甚至挖了深井监测地下灵脉的波动。

数据收集完毕,算天门弟子开始建立模型。几天后,一份详细的“灵田优化方案”出炉了。

“首先解决灌溉问题。”秦洛指着方案,“我们需要一套精准的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药材需求自动调节供水量。”

炼器宗负责硬件。他们用灵竹制作主管道,用软玉雕琢滴头,还加了过滤装置防止堵塞。

“然后是施肥系统。”苏妙仪补充,“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配比,需要精准控制。”

这更难。传统施肥全靠经验,现在要量化配比。研究院分析了每种药材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制定了详细的“施肥配方”。

最复杂的是灵气调节。灵田的灵气分布天然不均,需要人工干预。

“我们可以布设一个小型聚灵阵,”算天门弟子提议,“但需要精准控制每个区域的灵气浓度。”

于是,灵田里开始出现各种奇怪的装置:滴灌管道像蛛网般分布,传感器像哨兵般矗立,聚灵阵节点如星辰般闪烁。

李伯看着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药田,痛心疾首:“胡闹!真是胡闹!灵田要有灵田的样子!”

但很快,他就说不出话来了。

滴灌系统首先显示出威力。精准的水分控制让紫云草长势明显改善,不再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情况。

智能施肥系统更让人惊喜。根据生长阶段调整配方后,紫云草的有效成分含量稳步提升,批次差异明显缩小。

最神奇的是灵气调节。聚灵阵不仅平衡了灵气分布,还能根据药材生长需要调节灵气浓度和属性!

“看!孕穗期提高金灵气比例,能促进有效成分积累!”一个弟子兴奋地报告数据。

三个月后,改造后的灵田交出了惊艳的成绩单:

李伯看着那些长得格外茂盛的紫云草,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

更让他惊讶的是,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滴灌系统自动浇水,施肥系统自动配比,连除草都有专门的“除草法阵”!

“种了一辈子药,没想到还能这样种”李伯抚摸着自动灌溉的管道,神情复杂。

灵田改造的成功很快引起了轰动。其他药农纷纷前来取经,百草堂全力推广这套新系统。

但秦洛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

“现在的系统还是被动响应。”他在项目会上提出,“我们需要预测性调控。根据天气预测、灵气潮汐、甚至星相变化,提前调整种植策略。”

于是,“智慧灵田20”计划启动。

算天门开发了预测算法,能提前三天预测天气和灵气变化; 炼器宗改进了执行器,响应速度更快; 研究院建立了更精细的生长模型,能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药材生长

最创新的是“数字孪生系统”——为每块灵田创建一个虚拟镜像,先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优化方案,再应用到实际中。

“这样可以在不损害实际作物的情况下,测试各种‘疯狂’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