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1世纪的糟粕
于秀儿从板车上跳了下来,好奇地环顾四周。承道宫建在外城,地势偏僻,并不繁华,可如今入眼所见热闹极了,光是早点的摊子就支了十几个,有卖酥饼的,卖蒸糕的,卖糖火烧的,卖馄饨的,卖汤面的,支着蒸笼和锅子,蒸笼一开,锅盖一揭,滚滚白雾弥漫了半边天。附近甚至还开了几家铺子,于秀儿定睛一看有个专卖笔墨纸砚的书铺,还有个做衣裳的裁缝铺,都是针对承道宫的学子开起来的。父女俩已经在家里吃过早饭了,所以都不去看那些卖早点的摊子,笔墨纸砚也带得有,不消再买。
于父叮嘱道:“你去到学堂里,读书要专心,莫要贪玩好耍,不知上进,你若贪玩,我又何必辛辛苦苦送你来上学?你自己心里需有数。”于秀儿低头领训。
于父继续叮嘱:“和同窗相处,要和气,要谦逊。有那人品好,课业好的同窗,你要多与她相交。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好人相交,你自己也渐渐成了好人,同坏人相交,你岂能不沾染她的坏习气?若有那刁蛮霸道的要来欺负你,你也不要怕她,或是告诉先生,或是回来告诉我,总归不能让人欺负了去。听到没有?”
于秀儿应声:“听到了。”
于父想了想,又说:“见到先生,你也要懂眼色。先生从你旁边过,你不要等他来问你,要自己主动跟先生行礼问好,人家看你乖巧懂事,教你时也多用几分心。你要是因为害羞不敢跟先生打招呼,遇见他时假装没看见,自以为自己装得像,殊不知人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哪个愿意对一个不懂礼数的学生费心,是不是这个理儿?”
于秀儿连连点头:“爹,你说得对,的确是这个理儿。”于父道:“既然知道是这个理儿,你就要把道理牢牢记住。”于秀儿乖巧道:“我记着呢,见到先生,我不等他来问我,我主动去问他的好。”
看她都记住了,于父搜肠刮肚想了半天,没想出什么新的道理来,只好说:“那爹就先走了,你自己进去上课……你总该找得到课室在哪里吧?”“头一天过来报名的时候已经去过一回了,"于秀儿说,“我认得路,爹你就放心吧。”
“那行,你去上学,等到散了学我再来接你。”父女俩就此道别。
于秀儿虽是第二回来这儿,脑子里却都记得路,很快找到了课室。许是因为今日起了个大早,她竞然是头一个到的,除了她自个儿,里头没有别的学生。
课室内一条条地摆着桌案,每条桌案上都贴着一张写了人名的白纸,桌案分作两堆,左边那堆贴的都是女学生的名字,右边那堆贴的都是男学生的名字,中间隔着一条极宽的过道,彼此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本来男女同居一室已经很出格了,要是还混坐在一起,那简直就是伤风败俗,是个人都不能容忍,倒是这种女子一边,男子一边的做法,还勉强能让人接受。
于秀儿找到贴了自己名字的那张桌案,小心心翼翼坐下来,从书袋里取出书本和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
刚摆完,门口便传来脚步声。
于秀儿抬眼望去,只见来者是一个三四十许的妇人,面容光洁饱满,衣着朴素雅致,行走间有一种不紧不慢从容自在的气度。于秀儿为她的气度所摄,愣了片刻,而后回过神来,心里想:这应当就是学堂的先生了,爹教我要嘴甜,要主动跟先生问好,我这便跟她行个礼,道个好,也好在先生面前留个好印象。
到底是商人家的女儿,不是羞怯内向的性子,于秀儿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起身,壮着胆子,作出落落大方的样子,福身道:“学生于秀儿向先生问好。”郁氏愣了片刻,摇头失笑:“你认错了,我不是先生,我也和你一样是新入学的学子。”
“什么?!“于秀儿震惊不已。
新入学的学生?
怎么看怎么不像。
于秀儿瞪大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妇人。
跟她娘差不多的年纪,居然也来上学。
她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她实在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称呼对方。像这个年纪的妇人,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对方往往是长辈,而她自个儿扮演的是晚辈的角色,只需要尊敬而不失亲切的叫夫人,叫奶奶,叫太太即可。可现在两人扮演的不是长辈与晚辈的角色,而是同窗的角色,也没人教过她该怎么称呼这种年龄差距特别大的同窗啊。郁氏似乎看出了于秀儿的窘迫,微微一笑,解围道:“我姓郁,咱们既然一道念书,且不论其他,只论同窗学习的缘分,你可以唤我一声同学。”于秀儿如蒙大赦,赶紧唤了一声"同学”。两人说话间,又有一人走了进来。
来者却是个男子,看见里头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女子,他踌躇着立在门边,不知道该不该进来。
于秀儿看那人大概四十岁左右,蓄着胡须,胳膊下夹着两本书,心心想:这一定就是先生了。
连忙又躬身问好。
那人竞然也说:“认错了,认错了,我亦是新入学的学子,不是什么先生。”
于秀儿彻底陷入迷茫:怎么自己的同窗年纪都这么大,这么老啊?看岁数都能给她当爹当娘了。
她惊恐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