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深吸一口气,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太史慈!”
“末将在!”
“我决定亲自统兵征伐陵阳县、歙县和黟县,令你为大军先锋,率先出击!”
“喏!”
太史慈很是高兴,他知道这是刘基在给他机会,在给他立下功劳、在刘基麾下站稳脚跟的机会,这一战只要打赢,他再回到刘基的团队之中,就不太可能会被那些原先的同事们排挤了。
于是他信心满满的开始了行动。
刘基此番出击带来了一万四千名士兵,整整七个营,大本营只留下三个营分别镇守三县之地,攻击孙策所部只用了最精锐的三个营,剩下四个营都是预备队,并没有战斗损失。
太史慈这边有一万人马,不过素质良莠不齐,也没有经过整顿,于是刘基决定只让太史慈带着自己的亲兵,又拨给他一个营充当先锋,自己率领另外两个营在其后为太史慈压阵。
定好出击计划的同时,刘基也没有忽略其他事情。
到三月五日,打扫战场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孙策大军为了攻打泾县而携带的数量庞大的粮草、军械、各类生活物资乃至于药品和军帐之类的,都成为了刘基的战利品。
另外还有三百多匹马被生擒,有的受了伤但是可以养好,有的则是完好无损,这对于刘基来说又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能让他再扩充一百骑兵。
至于被俘获的士兵一共有八千七百三十六人,数量很大,刘基下令甄别其中的军官以及士兵籍贯,把所有出身不是江东本地的军官都处决掉。
剩下的人和太史慈的士兵放在一起进行筛选,精壮者纳入军队里,比较羸弱的就编入民户,安排到大本营的农庄内充实户籍,增加农业劳动力。
另外有点意思的就是,孙策麾下还有不少文吏被俘获了,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有不少吴郡人和会稽郡人,其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叫做虞翻。
这家伙被发现的时候正挺着长矛战斗,区区一个文士,却有不错的战斗力,一杆长矛刺的十分犀利。
听他自己交代,他本欲杀出重围,但是因为出现了不少手持弓弩的士兵,他自知自己扛不住弓弩,于是果断弃械投降,得以活命。
刘基问他是否愿意投降,他却反过来询问刘基是谁。
“我乃故扬州牧刘繇之子、朝廷任命的振武将军,刘基。”
虞翻吃了一惊,再看刘基那满满少年感的俊美面庞,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原来传言是真的……”
“什么传言?”
“孙将军出兵之前,有传言说豫章郡出现贼乱,太守华歆讨伐贼乱成功,又有传言说中郎将刘基立功很大,有人怀疑这个刘基便是您,但是因为您的年岁太小,所以没人这样认为,结果,还真的是您。”
虞翻这么一说,刘基便笑了。
“这倒不奇怪,我确实太年轻了,还有两个月才满十五,不过我立下的功劳都是真的,所以现在已经被晋升为振武将军了,我听闻虞君乃会稽名士,曾跟随王府君,为何要投效孙策这样的贼人呢?”
虞翻摇了摇头。
“孙将军被朝廷任命代理明汉将军,并非是贼,虽然行为比较粗暴,可终究也是朝廷的官员,希望将军不要因为私怨而贬低他。”
“私怨?”
刘基的面色严肃起来,缓缓道:“先父乃天子任命的扬州牧,为扬州的正式长官,孙策受到篡逆之贼袁术的命令南下侵攻扬州,将先父打败,篡居吴郡、会稽郡,这难道也是朝廷允许的吗?”
“这……朝廷确实任命了孙将军为会稽太守……”
“那吴郡呢?”
“………………”
虞翻顿时无话可说。
刘基摇了摇头,叹息道:“虞君,缘何从贼?”
虞翻似是有些羞愧,低下头沉默片刻,终究还是开了口。
“家人族人俱在会稽郡,为孙将军所统辖,为保全一族性命,别无他法……”
“过去是没有办法,可以谅解。”
刘基点头道:“可现在孙策已经被我打败了一次,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必然引起吴郡、会稽郡有识之士的群起而攻,我也会竭尽全力将他打败,恢复朝廷对扬州的治理,难道虞君还要助纣为虐吗?”
虞翻长叹一声。
“不敢。”
刘基知道结果已定,便露出笑容。
“既如此,何不跟随于我,为朝廷效力?”
虞翻抬头看了一眼刘基,稍作犹豫,便点了头。
“虞翻……愿为将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