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205章 规避“败家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5章 规避“败家子”(2 / 3)

中被踢到渤地后,有家不能回。

时至今日,东市军那些爻都出身的将领们,不由开怀畅饮,且风凉话:“尔等(爻都的权贵们)厉害,居庙堂之上,指点天下,呵斥我等。现在终于把乱军呵斥到自己家里面来了。”

…败寇…

事态依旧在发展,原本在西边会盟联合诸侯的“大将军”启上年见大势已去,立刻带兵离开,把盟友们甩给了赵诚。

启上年的这个“大将军”,是合明朝册封;现在合明帝已经在乱军中遇害,他已经失去了号令天下的名分。

启上年返回爻都河洛后,立刻开始收拢自己在这里的残存力量,随后带着三万兵丁回归预州老家。而这支大军在爻都附近抓丁补员成分复杂,回来时是拖家带口。

然而就在这时宁州方率先以预州启家谋朝篡位开始发难,随后是出动五千精兵伏击预州兵马。被伏击后,预州败兵本就战意寥寥,丢掉一两千尸首后,一哄而散。

宁州接下来则是顺势杀入预州,在预州刺史四处求援中,宁州兵马一路攻下了其九个城池。宁州兵马主力六千人,役夫五万,号称十万,气势汹汹的进逼到预州主城下。

预州主城刚好在江边,一艘三十丈长大船临江,打开了炮窗,用上百门重炮的夸张火力,如同天落火雨,直接轰塌预州城墙。

面对宁州的攻城方阵压上来后,预州的残兵早就没有战心,纷纷逃下城墙。只留下启上年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墙上。

这位启上年大将军见大势已去,整理了一下自己胡须,然后拿着剑穿着铠甲站在城头上。当宁州人马爬上城墙,他拔出剑砍死了好几个,面对周围城墙上涌上来的其他宁州军,他对天高呼:“臣上不能保天子,下不能守土安民,不能苟延于世,羞于世人!”随后跳下城墙坠亡。

最后一刻,他的这种表忠行为,只是想在失败时博一个身后名而已(死都嘴硬)。

宣冲点评:“此人殉国了,有担当!”

…蓝色火寻找新的寄生体…

就在宁州攻伐预州时。武恒羽突然发动,自北方而下,对预州的盟友东州发起攻势。憋了足足一年的东市军,全军五千人就携带了三天粮草,扑向了东州的主城。

强弓劲弩直接在砖墙上形成了箭梯,随后武恒羽骑着乌雅扑向城墙,在己方攀援队伍到来前,挑翻了城墙上金汁大锅,掀飞了擂木。

东军士兵们就此攀援上来,夺走这个城池。这一夜,在庆功宴上,家里人突然对武恒羽耳语,武恒羽顿了顿辞退了其他客人来到了偏厅中。

此处,显道人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前来投奔了。

在营帐中,武恒羽瞅着这位在自己父亲麾下效力过的法师,语气不善说道:“法师大人,您这些年云游四方后,终于想着我家了。”

显道人拱手道:“将军大人,我是来的有点迟了,但是我老家有一句话,虽然迟,但还是会到。”武恒羽:“哦,你可真的是到巧了,我父亲在时,为何不见你到?”

显道人:“老帅当年不希望任何人和他同行,包括您,源常兵主,以及我。”

武恒羽捏着杯子看着他,王熄最后送信中传递的武撼峦意思,只有自己和武飞知晓,现在这个道人也挑明了。

武恒羽试探道:“那么你为何到我这,而不是我弟源常那儿?”

显道人:“源常将军那儿,已经有在下师妹占据位置,而源常将军未必希望我去那儿。(如果显道人去了,宣冲的确是会防备突然壮大的后党)”

武恒羽:“那么道长有何指教?”

显道人:“渤王一系的子嗣在将军这儿吧?”

武恒羽眯起眼睛。显道人也不恼,因为新的计划开始前,需要接受宿主的坏脾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统正历2年4月,武炉十一岁,宣冲一纸命令调他来边疆。

大爻那边败家子状况,让宣冲感触相当大,决定让武炉从基层开始成长。

一个优秀统治者,不是在深宫长大,当然也不是在乡间被穷养。

而是要体会一个区域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是上一代君主治理的失误,导致某地由富变穷,例如汉宣帝。也可以是一个地方经过了治理后由穷变富,即汉文帝的代国。

一个地区的穷和富的要素,并不是深宫中那些金银珠宝,而在于粮草仓储,道路,以及水渠。以及吏制下劳动力和资源的调度。

这些治理要素,只有统治者少年时候成长在变化发展的区域内才能体会“重要性”。回到统治位置后,会按照脑海中烙印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后,调节国家各个阀门。而不是在操作台上胡乱操作。就例如崇祯他想要努力治国,但是坐在操作平台上就不知道怎么玩。

宣冲把武炉喊到灵江四郡,同时把武俱往等团队喊来治理灵江四郡。就是让武炉知晓喝的水是修的水库出来的,跑的马匹是喂养出来的,种的粮食是水渠灌溉的,同时是用何种淤泥培出来的。

至于武炉嚷嚷想要学兵法?宣冲不想教武炉兵法,至少明面上不会告诉他自己教的是兵法。宣冲已经留下一封信件告诉三十岁后的武炉:兵者凶器也,当觉得“行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