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204章 爻都兵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爻都兵变。(2 / 4)

:我不会乱砍人头,只是希望诸位为南疆大好事业奉献。

于是乎,这些地方豪强们纷纷觉得水太凉,需要靠近太阳才能温暖。一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将各地豪强从传统六国精华区域,挪移到蛮荒地方。

当然宣冲干的比汉武帝还要精细化一点。充边的罚酒摆在这的同时,也给了他们送子弟来当公务员的坦途。

但是公务员都不是白当,送来的每个子弟都要从族里面带着二十亩地出来,成为县衙的集资土地。这个集资土地就就是县衙每一个公务员的薪酬。

而空降的县官,以及招募书办等没编制的人不能领。甚至每个人领的份额都是和自己土地亩数直接挂钩,县官都不能违规挪用;且带来的土地超过二十亩,只要不到四十亩的,州府这边按照公积金模式,年终会补充百分之三十酬劳。

集资土地只会记录每个人带来地的总数,但具体哪一块地是他的,在退休前都是不能定的。每年州府统一丈量一次公田,确保地块绝对正确,来发公积金。

也就是说每一笔多汇入公田的土地,账目要绝对正确,不能不带土地来骗公积金。宣冲发公积金的目的,就是让更上层州府时刻掌握公田的数量。

注:这套集资土地保障基层公务员福利的体系,参考了范仲淹搞出来的地方族田,来保障家中出读书人;而这被宣冲空手套白狼,挪移到公务员体系,变成地方行政养人的财政。

武俱往牢记当年在渤地宣冲的教诲。开始了拆分豪强的工作。宣冲:每个好汉都有被一文钱难倒的缺,不能让地方豪强来补这个缺。

各地世家子弟们再也不能没事干就待在地方上草庐中清谈了,而是忙着打卡上班。开始对领导颁布的工作任务耳提面命!

但让他们倍感欣慰的是,他们的公务员土地,强行找各个大族交换整合成标准化一大片后,是不上税的,每年统一打印工资单,都是均分。

公务员们的公地地块,是最终由当地公务员们整体讨论后定下来,他们是不会让自己吃亏。武小雀的军队刚抓过一些世家,威慑力摆在那儿!

至于与公务员们的公地相邻的那些地方豪强的地!地相邻,就要面对抢水,水渠地界变迁的事情!这都是牵涉到“职工福利”的大事,公务员得在这个事上上心。

武俱往派出去的县令们,纷纷靠着全新的吏治操作系统开始猛烧三把火。

县官:“查,给我狠狠地查,不能本家查本家,让公务员交叉查!”

就这样,宣冲在地方上获取了一支前所未有的高素质吏源队伍,且养吏的财政也脱离传统对小民吃拿卡要。

最终需要抓人的军方满意,派去的治理官僚也满意,甚至公务员们也都满意,毕竞他们了解到编制规章制度后,发现自己领的财货是不能有任何克扣的,而自己也不是随便可以踢走的;这个比在家里看伯伯大爷们的面子领奉米要轻松得多。

只是,苦一苦世家了。

宣冲:世家为啥不哈气呢?为什么只在外面,喊家家皆净,为什么不起事,反抗暴政呢,好奇怪啊。…刮地之净,史无前例…

视角回到赵诚这里,他在统正历2年之前,还偶尔能从宣冲这里走私粮食,都是化整为零来的,在没有大规模车队运输的情况下,赵诚采买来的粮食,不比他本地粮价便宜多少。

但在统正历2年后,随着宣冲强大吏制体系搭建后,赵诚只能见到有世家弟子跑过来,但是就没法从宣冲地盘上搞一批粮。

而在2年下半年,又出现一批愿意“冒风险卖粮食”的商人,只是这帮商人显然不正常。赵诚看得出是宣冲故意派来的人。

而且这都特么是奸商,送来的粮掺着水和沙子,这大米让赵诚麾下士兵们吃得略牙。赵诚也和士卒同甘共苦,嚼过这些米,一口就品尝出“武小雀”的坏(宣冲是把陈粮处理了,送去的)

而这帮走私犯都倾向于不要金银财宝,而是直接要人丁。

走私犯们解释政策:派主鼓励人丁去南疆,官府们这里都是有引入新丁指标,为了指标到户,是可以不查这些带着粮包的小商贩行为。

赵诚这边金银财货不缺,大军攻城破开城池后缴获众多,人丁也有一点,用来交换粮食也不是不行。但是赵诚感觉到派地现在这样的贸易倾向,是武小雀刻意干的!包藏自己暂时没发现的祸心。武小雀是有前科的,例如去年赵诚发觉自己军垦区域百姓们在放兔子养兔子,美其名曰兔毛皮可以换来粮食和棉布。

这“管仲谋霸”策略,赵诚何尝看不出来?他不得不用重典惩戒所有的贩卖兔子农户,但歪风邪气还在蔓延,因为农奴开垦的粮草都要上交军队,但兔子皮则是可以换来实打实的钱。对于这些农奴们来说,攒够钱向西跑就行了。

…武小雀永远不亏…

回到眼下,这一瓶草还丹是用一百多口丁壮换来的。让赵诚不得不苦笑“虽然双方素未谋面,但双方都对各自心思揣度数遍,武小雀虽然是对峙避战,但是雀一直是在做战的准备,故军事作战外,所有打交道都是追求不吃亏”。

他将草还液体发回到公库,顿了顿:看来,这场棋,他又没空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