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遥遥> 番外三(全文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三(全文完)(2 / 2)

一天,活得久就是有这点好处,上了年纪,什么事儿都坦然了。

老苗明显比李奉枝有文化,说的话也很有禅意,她说,人生一场修行,无非是为明心见性,然后看破、了却轮回。

闻辽和老李太太说:“对了,你的猫找到了。我给你送过来?”老李太太高兴极了:“好啊!”

闻辽说,不过麻烦的是,那只猫怀小猫了…老李太太喜滋滋地说,没事儿,我伺候月子!

….…跟她那会儿满大街找猫,大骂特骂的一点儿都不一样。清明节前,照例是店里最忙的时候。

闻辽要出差,参加一个殡葬行业协会举办的民俗讲座和培训,被张若瑶拦下。她问,这什么培训?怎么这么捣乱呢?不知道清明节忙吗?不许去!闻辽讪讪把自己的报名时间往后推了,帮张若瑶忙完这一段。钱毒照例来送叠好的元宝,张若瑶正好在门口支摊儿,给他结了钱。今年春天格外暖和,这才四月初,风里已经暖融融的了。刚好周末,小鱼儿也搬了个小马扎,还有小桌子,和张若瑶姜西缘一起坐在店门口吹风晒太阳。两个大人聊天,她写作业,练字帖。字帖任务是她妈,姜西缘女士下达的。姜西缘和张若瑶说自己作为妈妈的焦虑,班主任说小鱼儿长得好看,写字像狗爬儿,可给她气坏了。“我每次教育孩子,任猛都当老好人。”

张若瑶笑:“那你俩换换,你当老好人,让任猛教训小鱼儿。”“他敢!”

姜西缘自己说完,也笑了。

任猛说,他早已经接受了在姜西缘的世界里他始终只能排第二位的事实,第一位永远是小鱼)儿。

姜西缘说,不,你得是第三位了。第一位是她自己。她正在努力劝说、改变自己,不能因为妻子或妈妈身份而丢失了自我,谁的一生不是一生呢?那样未免太悲惨了。

小鱼儿一边写,一边偷听聊天,笔头飞快。姜西缘指甲敲敲她的本子,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写的什么!是中国字儿吗!重新写!”

小八鱼儿撇嘴:“我累了.”

“累了就歇,明天继续,反正不是一日之功。”小鱼儿一听这话又赶快把笔抓起来了。她要赶在五一前,把这一本写完,王姥姥要带她出去旅游呢!

姜西缘骂她,你一天写一个月的量,有什么用?根本起不到持之以恒练习的效果。

小鱼儿自有一套逻辑一-字帖页数没变,我用掉的墨水没变,只不过是时间变了,我提效率了,这怎么就不算有用了?“我花了时间的!”

花了时间,那就一定有用。

气得姜西缘三叉神经疼,撑着太阳穴朝小鱼儿摆摆手,意思是得了,写你的吧。

“妈妈,我还是先写作文吧。明天周一要交。”姜西缘说随你,只是有一点,认真点写字,别再被你老师点名了,总在群里圈我,你妈我可真丢不起这个人。

张若瑶扫了一眼小鱼儿的作文本儿,题目是《记清明节扫墓》。张若瑶问:“你去哪里扫墓啦?”

姜西缘替她答:“她们学校呗,组织去烈士陵园祭扫。别提了,她告诉班里同学,我妈妈是开花店的,然后让班里同学都来我这订花……那我能收钱吗?小鱼儿转着笔,伸伸懒腰,说:“那些都是我好朋友。”姜西缘说对,你就拿你妈的钞票去换你的好人缘儿。张若瑶看着这母女俩斗嘴,简直太有意思了。继续看小鱼儿的作文本,发现小鱼儿在作文本的第一句写:清明节,是鬼节。张若瑶觉得她有义务纠正孩子,清明节不是鬼节,虽然如今提起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祭祀,但它也是一个节气,意味着春日里万物清洁,人世明朗,是和天地产生链接的微妙之机。

小鱼儿没听懂。

她就是对“鬼”有兴趣。

“老师说,鬼者,归也。瑶阿姨,真的有鬼吗?鬼是什么样子?”张若瑶心说我又没见过,但还是尽量客观地告诉小鱼儿,她说,鬼,应该是一种力量吧。是你心里的力量。

“你害怕吗?”

小鱼儿摇头:“不怕,我姥爷去世很多年了,我在姥姥家翻过他的柜子,他的书,我还戴过他的帽子……我不害怕。”闻辽被话题吸引来,站在门边儿倚靠着,给小鱼儿科普,要说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全世界都有,不过就是叫法不一样,习俗不同罢了,但情感相通。小鱼儿翻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大声朗读:“清明节,是出生入死的节日,是中国人的向死而生。”

然后眨巴眨巴眼,问:“妈妈,向死而生是什么意思啊?”在场三位大人同时被问住了。

这可真是一个好深奥的话题。

姜西缘打破僵局,把作业本往小鱼儿面前一推:“你写不写了!”小鱼儿说算了吧妈妈,暂时没灵感,我还是接着练字吧。字帖上,黑色的墨,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的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生生不落,绵绵不息。

(全/文/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