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贝登书院>其他类型>遥遥> 卌七(正文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卌七(正文完)(2 / 4)

庭带来哪些助大…

刘紫君摇头:“够了够了我想吃点鱼片,谢谢……我觉得这有点反人性吧?一段婚姻关系本来就该从恋爱开始的,没有感情全是利弊,那也太悲惨了。”她说:“况且,没道理说多了妈妈这层身份,就要阉割掉自己作为一个人本来的需求,对他人、包括对孩子负责的前提都应该是对自己负责,我觉得这不算恋爱脑吧?最多算合理思考。那只听从父母的意见嫁娶,是不是要叫父母脑?只给孩子找爸不给自己找伴侣,是不是要叫孩子脑?“人在承担多重社会身份带来的温情和便利的同时,势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觉得这很公平,但公平规则的大前提,是要把自己放在第一条,否则这个规则都不用推,自己就翻了…真的。”

这顿火锅的后半程,姜西缘就不太说话了,一直在想事情。刘紫君后来问张若瑶,我昨天是不是有点话多了?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张若瑶说那倒没有,你说的很在理,会给人启发。刘紫君松松肩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套自己认同的道理,聪明的人听取别人的,更新自己的,愚蠢的人故步自封,只一味地输出,因为劝说别人远比劝说自己简单.……我一直觉得我是愚蠢的,以后不能这样了。”就像她之前武断地认为摄影是她人生唯一爱好,是唯一的支点,学姐提醒一番之后,她开始找其他“乐子”。

高考完她发现,追星也是个不错的爱好。

她偶然间刷到一个考古视频,被吸引到,开始追一个N线小糊豆,这人出道多年仍查无此人,但刘紫君就觉得合眼缘,认为她前途可期,开始追行程。幸而本来行程就不多,不然她还真有点吃力。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是这个艺人转发了刘紫君拍的一组照片,照片里是她在一档户外综艺当背景板,没名字的那种,然后在刘紫君穿越重重障碍聚焦过来的镜头里,她悄悄比了个心。

刘紫君捂着胸口哇哇大叫,也发给张若瑶欣赏:“我被击中了!姐姐真的权威。”

张若瑶说你有几个姐?

刘紫君的爱好她全都理解不了,闻辽说不用理解,爱好也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忽然的一瞬间捕捉到的。

张若瑶喜欢安静,喜欢窝在家里,跟闻辽一起生活以后逐渐发现自己还对舒适的家居用品痴迷。

其实不怪闻辽喜欢,她也挺喜欢逛这种店的,会在瓶瓶罐罐的香薰前驻足很久,挨个闻过去,直到嗅觉短暂失灵,也喜欢用手掌细细从真丝或纯棉的床品上抚过,但她不会购买,因为觉得这其实是为生活方式买单,不是商品本身,投不值当的,网上也有类似面料和款式,只要搜索对了关键词,就比如她买给闻辽并强行勒令他用的学生/单人/宿舍/纯棉/床单。而且,她不喜欢家里有太多东西。

多了个大活人已经够挤的了。

闻辽说,钱是流动的。但对张若瑶来说,她的消费习惯就是从小定型了的,即便她可以慷慨地将所有积蓄都一股脑拿去投资,或是捐出,但就是做不到买日用品时完全不考虑性价比。

最终纠结来纠结去,往二楼添了一张床边桌,就是那种带滚轮的小桌子,可以放电脑和零食等等。

闻辽的小折叠床现在成了张若瑶的个人休闲一角,不许闻辽涉足。晚上打烊了以后,就靠着枕头窝在小床上看看电影。寿衣店二楼,这狭窄但不乏温情的空间,她住了很多年的地方,是她的家。给家花钱,为家建设,理所应当,这是她安慰自己花钱的理由。而且她看电影时手头上不闲着,一边看屏幕,一边折元宝,手速快得很。闻辽怎么看都觉得这种搭配太奇异了。

他抱着电脑蹭过来,恳求张若瑶给她腾点位置,他邀请她一起看他创作剪辑的微电影。那是他参赛的作品,还真的获奖了。但闻辽心知肚明,这个奖项多半是有人文关怀的分量在,与他的创作水平关系并不大,他联系了那个男人的家属,把比赛奖金转了过去,家属对闻辽的态度不是很友好,因为闻辽再次提起了他们的痛楚。

闻辽也有痛楚。

那个年轻人应该算是他进入殡葬行业以后真正意义上独立接触的第一位客人,而且是逝者本人。他一直为没能替其实现生前愿望而遗憾不已,但,没有办法。

这世界上有太多没办法的事,每个人的苦衷叠到一块,就不会有完美的解决办法,总要有人为别人的苦衷受点委屈。视频里,男人的背影真的很洒脱,他似乎真的走向、并拥抱了全新的生活。时间还早,张若瑶提议随便播个电影助眠。她的收藏夹里,看过的没看过的电影都混在一块儿,有的还是播了一半的,随机到哪个算哪个。最终随便点开的仍是老电影,是她看过的《星际穿越》。这部电影里有个核心心概念,爱不是被人类发明出来的,它是更高维度的产物,甚至可以穿越一切距离和时间。张若瑶记得她当时看完电影还去搜了影评,两极分化的评论很有意思,感性的人会觉得,这里对于爱的解释很奇妙,很浪漫,但还有另外一派科幻迷认为,把暂时没有办法探查的宇宙领域和未知的物理规律用“爱”这个玄乎的东西来解释,未免太偷懒,太取巧。电影里,主角遗憾自己错过了女儿的一生,当他们再次见面,他因时间错位容颜依旧,女儿已是垂垂老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