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学校录取我了呢。"安黎初不服。“哦?"安知夏惊讶,没想到他是真的想和自己上同一所大学。“叮一一"安知夏下意识低头,紧接着表情肉眼可见的高兴。“你不用考虑了,就选京华。"她说,“我们学校入学时间通知出来了,招生已结束,你收不到录取通知书了。”
安知夏给他看了看自己刚收到的手机短信。“安知夏同学:您好,我是云川大学招生办高老师。现在由我负责对接你的学籍证明,请问您在两年前收到我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是否前往其他学校学习过?”
“没有。”
“好的,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正在为第21届新生入学做准备,请问您是否愿意成为我们学校第21届的新生?”
“是是是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迫切,安知夏一连发了五个是。对面似乎被震住了,好像头一次体会到这种热情的态度。“好的,我们学校比较特殊,所以新生入学需要招生办老师专门负责对接。如果您确定进入我们学校成为我们学校的第21级新生,请安知夏同学于新历纪元365年9月5日上午9点前云州大学招生办处报道。”正要回复收到的安知夏看着′云州大学招生办'这几个字陷入了沉思。“老师,确定是云州大学招生办吗?”
“是的,云州附近城市的新生都将在云州大学招生办处报道。前往云州大学招生办后,会由我校老师负责对接,届时您需要跟随老师一同前往学校。请注意,报道的时候请务必确认负责对接的老师是否为本校招生处老师,若因此错过了入校时间,学校概不负责。”
“对接老师是您吗?"安知夏问。
“是的,安知夏同学很优秀,属于第一组,由我负责。”“一组多少人?一共有几组?”
“十人,云州市共有十组。”
十组就是一百人。
这和她在清江一中查阅的资料差不多,云川大学为了保证招生质量,每年只在云州市内发放十份录取通知书。十年刚好一百人,还不包括外地。对外地,云川大学招生标准更严格一些,但由于大东洲一共有十三个市,五个独立城,十年下来,发放的录取通知书也不少。
据上个十年统计,对外发放了约四百份录取通知书,整个学年共五百名新生入学。
这个数对于整个大东洲十年来参与高中结业考试的学生来说不多。可别忘了,这五百份录取通知书是十年下来陆续发放的,也就是说,有人为了入学很有可能等了十年。
也不一定,或许有人为了钱,把通知书卖给了其他人。总之,云川大学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是份份有着落,份份不白发。“为什么要在云州大学招生办报道呢?"这点她不理解,她看的资料中也没解释。
“云州大学是我们学校的子校,为了云州市广大学子能够轻松找到,特设的报道点。”
“我去了要是人家不认怎么办?”
“学生找到接待老师,是学生入学第一课。”好好好。
这个理由很强大。
安知夏没话说。
但这个老师既然现在发来了短信就说明,云川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年的已全部发放完毕。
安黎初没希望了。
“没事,你能去京华大学读书是好事啊,我们整个云州市估计就你一个京华大学大学生。如果是因为第一次出远门不太习惯,你可以先去找淼淼表姐让她带着你熟悉熟悉。实在不行,去找我男朋友也行,我男朋友在京华大学教书,我让他照料你一下。”
安黎初别的没听进去,就听进去了最后一句话。“你男朋友?京华大学教书?”
安知夏点头。
“这个又姓啥?我该怎么称呼?”
“你叫他小言就行了。”
安黎初:…
去了小周,来了个小鱼,去了小鱼来了个小南,去了小南这会儿又来个小囗◎
我寻思我也没眨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