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萨沙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宗教对这些人的影响。
这样他们还觉得荣幸呢,其他村子可没机会来请萨沙小姐。没错,还有其他村子的人来,只是来的人是在工厂上班的人,更多的是想求个安稳,别让自己的工作被人顶替了。
在内卷这方面,印度也是数一数二的,为了能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萨沙不愿意收别的村子钱,是她不想去别的村子,排灯节活动是在晚上进行的,最早也要在傍晚开始,晚上去别的村子,并不是什么好事。到了排灯节当天,萨沙早早换上红色纱丽,别人穿什么颜色她不管,反正她过节要穿红色的。
手腕上叮叮当当全都是手镯,这些手镯是她自己找士兵打的,她自己从别处搜刮来的,和那些人给她送的,都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有的可能就是从某具尸体上扒下来的,或者是很多手的,她觉得隔应。重新融化打成金饰,她才能放心用。
这天的村民们也都尽量穿着家里最好的一件衣服,今年比往年好很多,往年他们都没衣服。
根据名单,按照距离远近,从第一家开始祈福,简单用树叶扫过他们头顶,接着就要赶去下一家。
每一家都祈福完成,天彻底黑下来,电影开始,是之前的老片子。这个年代,每年没有太多的新电影,有些电影还不符合萨沙的价值观,可看的电影就没多少。
不过没关系,这场电影之后,还有一个加演,是他们自己拍摄的纪录片,水稻栽培,肯定也会有人看。
这些人看电影,士兵们要负责在村里巡逻,排灯节最重要的是防火,每年排灯节都会有火灾发生。
到了后半夜,村民们陆续回家休息,祭台上的灯一直亮着,每家每户都能看到明亮的灯光,对他们来说,今年,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看到光明驱散黑暗。随后的几天也是节日,只是没有当天这么盛大,算是休息日。很多村民会选择走亲访友,在印度,家庭和家族很重要,或许是因为农耕文明下,生活生产的主要单位就是家庭家族。人在家庭和家族的团结下,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不被外人欺负。在走亲访友方面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是低位拜访高位。萨沙这种祈福的特殊情况不算。
所以今年友善村的村民们都严阵以待,等着自己的亲友过来拜访自己。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像萨沙小姐那样,为来客准备拖鞋,让他们穿着拖鞋进来,别把他们家里弄脏了。
萨沙是村里模仿的对象,他们也没见过别的有钱人,萨沙是他们见过的最有钱的,还是从大城市来的,肯定比乡下婆罗门更讲究。村里陆陆续续出现一些陌生面孔,四处搜寻着自己亲戚的身影。他们都听说,友善村的人发财了,很多人只是听说,从没有见过,没时间来友善村。
现在过来,自己亲戚原本的家没了,他们不知道亲戚现在住在什么地方。“这里!苏亚,我在这里!”
一个妇人兴奋的挥舞双手,苏亚是她的女儿,嫁到了其他村里,村子虽然不太远,苏亚也只是两三年才回一趟娘家。她的情况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至少她老公愿意陪她回娘家,很多人稍微嫁的远一点,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再回娘家。原本妇人觉得,自己给女儿挑选了个好人家,现在却有些后悔,早知道让女儿就嫁到村里好了,村里怎么也要比女婿家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