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何体统!”薛永年把信往桌上一拍:“当我薛家是什么地方,又当我这个父亲是什么!”
把信拍下之后,他大概仍觉气不顺,又叫人把薛嘉宜叫了来,明摆着是要诘问。
薛嘉宜猜到了会有这一出,来到正堂的时候,并不慌张,问她什么,她都只说不知。
被这个平素木木呆呆的女儿顶回来好几句之后,薛永年简直比读信时还要火大。
然而宗太妃懿旨已下,这个女儿虽还未正式进宫,却已算半个庆安宫的人了,薛永年勉强压制住心底的怒火,冷笑道:“你们俩兄妹,还真是一路货色。”
薛嘉宜并不把这句话当成讽刺,反倒接受良好地弯了弯唇角,朝他屈膝一礼:“父亲谬赞,我不如兄长许多。”
秦淑月都快憋不住笑了,很是艰难地绷着脸劝和。
好在她的救星马上就来了,门外,一个丫鬟怯怯地打断了堂前的对话,通传道:“老爷,夫人,宫里来人了。”
……
之前来过的那个面白无须的小宦官,此刻已在前厅等候。
上回便是秦淑月见的他,她赶忙上前,客套道:“陈公公,这是哪来的风,又将您给吹来了?”
宫里来的人,无论位高位低,总得多给几分薄面。薛永年亦是客客气气地请了这宦官进来。
宦官姓陈,叫陈卫,若非下巴上一片光溜溜的,瞧着几乎像个文人,而非太监。
“嗐,若无要紧事,我也不会上门叨扰。”陈卫笑眯眯的,双颊各有一条猫胡子般的纹路:“今日宫里雪景好,宗太妃有心作画,请新入选的二位新女官入宫,侍奉笔墨。”
秦淑月眼睛一眨,问及关键:“没几日便要过年了,这回进宫,姑娘可还……”
陈卫笑答道:“夫人说笑了,宫门可不是朝外开的。”
薛嘉宜垂手立在一旁,不知为何,听闻不必在薛家过这个年,心里竟然微妙地一松。
当然,不论她什么想法,太妃的旨意已下,而这位陈公公带来的马车,也已经停在了薛府门前。
即便她心下仍有些微妙的忐忑,也终究是登上了这辆入宫的马车。
薛嘉宜安静地坐在车里,没有回头,也没有张望。
她唯一的亲人已经离开了京城。
现在,离开一个对她而言、早已是空荡荡的薛家,并不足以让她产生任何情绪。
——
进宫之后,薛嘉宜和徐柔歆一道,去给宗太妃请安。
宗太妃并不畏冷,正在四面开阔的亭下作画。见两个年轻的姑娘朝她请安,她只略掀了掀眼皮,问道:“此番来得匆忙,心里可有怨言?”
徐柔歆忙回答道:“能早日进宫侍奉太妃,是臣女的福分,怎敢有怨言?”
宗太妃笑了一下,眸光却依然冷淡:“怎敢。你的意思是,心里确有怨言了?”
徐柔歆再圆滑,也不过是女孩家的圆滑,闻言,立时便心惊了起来,扑通跪了下去。
宗太妃并不管她,视线渐移到了徐柔歆身边的另一道身影上,问了如出一辙的问题:“你呢?可有怨言?”
薛嘉宜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只好说了实话:“臣女长在乡下,留在京城的那个家中,又或者进宫,对我……对臣女而言,并无区别。”
这个回答其实并不好,父母长辈如何暂且不论,身为儿女对家毫无留恋之意,这话若是说起来……
一旁的徐柔歆都有些为薛嘉宜害怕了。
上首的宗太妃却什么也没说,只搁下笔,轻轻带过了这个话题,与身边的大宫女繁炽道:“带两个新人下去安置吧,挑好些的宫室。”
老妇人的声音温和,仿佛方才的诘难,只是一场错觉。
……
好在这样的问话,只在进宫这日出现过一次。
薛嘉宜和徐柔歆在庆安宫渐渐安顿了下来。
两人的身份过了明路,如今,已经是宫中有品阶的女官了。
拿到月例的时候,薛嘉宜的心情还有点雀跃。
宗太妃并不缺宫人伺候,不过来到宫中,毕竟不是在家里当小姐,总归是要有干活的时候。
徐柔歆颇有些不适应。薛嘉宜倒是随遇而安,那些被徐柔歆推诿的、露不了脸的活儿,她干着也挺开心的。
宗太妃看在眼里,但并不在意。
到她这个年纪,十来岁的小姑娘站在面前,心思和透明的也没什么区别。
对她来说,活泛的姑娘有活泛的好,温吞的姑娘也有温吞的好,左右两人的存在,本就是用来讨好她的。
她本就是看腻了宫里的同一张脸,听腻了宫里同一张嘴说的话,才又选了两个新鲜的女官陪在身边。
薛嘉宜虽然无法准确地描述这位宗太妃带给她的这种感受,却已经意识到了,她是一个真正的上位者。
即使她面色和蔼,即使她关怀备至,甚至时常会亲自教导她和徐柔歆,教她们琴棋书画。
开春后,两人渐渐习惯在宫里的生活,开始像女官的模样了,宗太妃终于开始把两人带在身边,交予一些事情与她们。
真正随侍在宗太妃身边时,薛嘉宜心下还是难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