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88章武则天
【今日话题:武瞾。)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李显、李旦、李隆基。】景龙二年,安乐公主下嫁武延秀,仪仗从宫中出发时,李显及韦皇后到安福楼观看。
此时天生异变。
天幕排榜,李显看到自己的排名大惊失色。同样因排名而脸色骤变的是正打算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再自称太上皇的李旦。
说是内禅,但李旦决定依旧把控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及重大刑狱事务,其他政务才会全权交给李隆基。
等他成为太上皇,依旧是他称"朕”,身为皇帝的李隆基自称“予”。说是禅让,实则是李旦制衡太子与太平公主的手段。自己声誉排名不高,李旦并不觉得有多奇怪,他自觉就是平庸之君。令他大惊失色的是李隆基竞然位列昏君之列!与此同时,李隆基位列第二的民心降到十名开外。开元二十八年,此时连年丰收,京师的米每斗价格不满二百文。天下太平安定,即使行走万里也不用携带兵器。正是大唐极盛之时。
天降双榜,当大唐百姓看到当今陛下那标红的名字竞然位居昏君之列,凡是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心生恐惧。
但大多数的百姓并不了解历史,故而李隆基的民心心排名下降得不多。李隆基脸色极其难看。
此时正值朝会,随陛下走出大殿看到天幕的百官亦皆震恐。李治猛然看向自家的皇后。
武照倒是想要为自己辩解,但在此刻她已明白没有辩解的必要。如果只是武姓族人篡位,相关皇帝中就不应出现李显,甚至还出现了李旦李隆基二人。
从此前的话题来看,“相关皇帝"皆为至亲。武瞾、武照,甚至还同音。
今日是天幕十日之变,已经返回长安的李治于大殿外召开朝会。大唐的文臣几乎全是儒生,二十日前见秦念道出儒家种种弊病后,众臣皆还在茫然之中。
茫然于不知儒学中还有多少谬误。
倘若以往得知皇后竞然篡位称帝,他们此刻必然已经皆在死谏。可如今儒学错谬未清,再见皇后之声誉竞然还在陛下之上,甚至是能与先帝一般位居前九的皇帝一一
他们就不得不想到秦念所言"万民与后世不在乎皇帝是怎么上位”。一时间竞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李世民原本对武瞾极为欣赏。
认为如王莽一样仅一人的帝王,还能有如此高的声望实为不易。但前提是武瞾篡的不是唐!
看到雉奴之名从“观众组”回到"嘉宾组",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必是武瞾篡了雉奴的皇位!
难怪秦念说武瞾的处境与雉奴相似,竞是这么个相似法?!要不是雉奴的声誉排名摆在那,李世民都要怀疑秦念是对大唐有嫌隙,故意骗他立雉奴为太子!
雉奴既然不是昏君,这武瞾究竞是怎么篡的位?当然,李世民也并非没有注意到疑点:
汉高祖的话题没有胡亥,赵匡胤的话题也没有被他篡位的皇帝,为何武瞾的话题却有雉奴?
又为何还有三个李姓皇帝?
但此刻李世民已无暇顾及这么多。
“陛下毋怒,相关皇帝皆为李姓,必是如汉光武帝一般已然复唐!”病情好转,故而未缺席此次朝议的杜如晦连忙劝导。此刻后宫内皇后殿内,李承乾拎起三岁的弟弟:“雉奴,你居然被人篡位?”
幼年李治还以为兄长是在逗他玩,咧着嘴直乐。长孙皇后只觉眼前一黑。
雉奴是被篡位,难道她的幼子也未能善终?【聊天群发言权限已发放。】
【李世民:武瞾!你篡的是雉奴的位?!】【武聚:………不是。】
秦念早就在期待今天的话题,看到首先发言的是二凤,那叫一个乐不可支。她还以为会是李治先出声问武瞾是谁。
结果李治没出声,反倒是李世民先出言询问,还怀疑武瞾是篡了李治的皇位。
是二凤先发声倒也不奇怪,这一连串的李,尤其是李治被移到嘉宾组,就足以说明武瞾篡唐。
比较让秦念感到意外的是相关皇帝居然还有李隆基。之前的皇帝都是一两个继承人入群,武瞾这边居然是三个。不过甲方也没规定"相关皇帝”是怎么算的。从话题度和解决意难平这两个角度,李隆基也确实该进群。看到篡的不是雉奴的位,李世民的愤怒略降一二。那就应该是篡李显、李旦、李隆基这三人之一。应该是李隆基,声誉排名与王莽相差无几。如果是这样的昏君,武瞾篡位倒不是不能理解。一定是这样,不然雉奴的排名也不会这么高。这李旦、李显……一个平庸,一个近乎昏庸,这两人是怎么从武瞾手中夺回皇位的?
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
【李治:弘儿怎么了?)
见到阿耶之问,李治已然冷静下来。
此前秦念说“乱臣贼子”时,武瞾位列其中,显然皇后就是篡位登基。既然不是篡自己的位,那应该就是篡第三子李显之位。后来又还政于李旦或李隆基--既是李姓,就应是他与皇后的后人。就李显李旦李隆基这三人的声誉排名,李治甚至认为皇后篡位情有可原。当然,他的脸色还是很不好看,也不愿意回头看皇后。只是先问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