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 章(2 / 3)

、始皇帝嬴政刻的。

这对吗?

这位打工人,你扮演的是古人,为什么反驳得如此另辟蹊径?

崩人设了好吗?

………

嬴政目光微敛。

他不可能对传国玺易主无动于衷,但嬴政依旧没有出言。

大秦亡于胡亥,这一点他早就已经知道。

嬴政也看得出刘彻此言是针对秦念。

后世复秦的秦皇,不仅不认可君王的权力源于天授,甚至对此颇为不屑。

刘彻刻意提起传国玺,是借他的名号反击秦念。

【秦念:董仲舒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但律法与六艺孔子有关系?欲绝法家之道却不得不采用法家之律,因为无法度无以治国,这就是天人三策中最可笑的谬误。】

没错,在纠结一会后,秦念可耻地选择了跳过这个话题。

毕竟她就是过于不小心,以至于在开群嘲时把“祖宗”也囊括其中。

再来一句“没有内涵祖龙的意思”?

肯定不行。

先前嘲刘彻文盲时不慎因“略输文采”牵涉到祖龙,还可以用这句话辩解。

但开君权神授的群嘲,再说没有内涵祖龙那就毫无说服力,甚至算得上“谎言”。

她的规则里没有禁止谎言,但如此明显的谎言说出来,必然会被视为异常,违反她的规则一。

不过规则要求的是“不能被发现异常”,没说她扮演的皇帝不能耍无赖吧?

………

董仲舒无法与后世君王交谈,但他的弟子们可以与他交谈。

面对弟子们的追问,董仲舒无言以对。

绝百家之道,仅凭儒学却无以治国。

这确实是最可笑的谬误。

他本欲以春秋决狱将“法度”纳入儒学,然而此前秦念就以“腹诽罪”否定论心定罪。

民心榜首……

董仲舒闭门送客,他需要重整学说。

【刘彻:哼。】

刘彻没有纠缠“君权神授”之辩。

天幕没有禁止秦念否定君权神授,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问题。

哪怕那只是“秦念觉得”,而非事实。

但天下黔首皆能看到天幕,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秦念觉得”并非事实。

继续讨论下去,不利于社稷。

【刘弗陵:董仲舒临终前上奏阿父,反对盐铁官营,这也是谬误吗?】

盐铁之议,刘弗陵身为皇帝当然全程听议。

双方所言都有道理。

今岁桑弘羊谋反,刘弗陵本已认可儒生对阿父的否定。

但如今看天幕之辩,他不知不觉间又倒向另一边。

不同于盐铁之议时双方争执时的引经据典,群内诸帝都是以常言相论。

这对于十五岁的刘弗陵而言,好理解得多。

于是他积极发问。

他或许短寿,但为君者,怎能因体弱就怠于治国?

何况他的问话不仅于自己有益,年幼的刘病已也能从中学得治国之道。

………

刘彻暗叹刘弗陵寿数有限。

仅从天幕几次对话,他已经知道为何会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

聪敏好学。

只可惜慧极伤己。

至于盐铁官营一事——

国库空虚,刘彻已与东郭咸阳、孔仅等人商议多时,很快就会推行。

董仲舒的上奏,他不会理会。

正如他也没理会过“仁政”之说一般。

【秦念:反对盐铁官营的最大论点,是与民争利?】

【刘弗陵:是!】

虽然不仅仅是以民争利,还有与民争利会破坏敦厚的民风,使得百姓变得逐利,非仁义之道。

但归根究底,还是与民争利。

所以刘弗陵毫不犹豫就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看到这个“是”,秦念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好学的未成年。

甲方该不会真找了个未成年扮演刘弗陵?

秦念抛开这个无厘头的猜想。

这位扮演者对角色的理解非常到位,甚至还能带别人入戏。

【秦念:这个“民”是什么民?盐铁这样高利润的行业,有多少平民有资格参与其中?】

刘弗陵立即询问霍光。

霍光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但刘弗陵已经明白秦念此问的缘由。

“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从贩卖盐铁中获取高利润,实则为权贵豪富所取?”

“……是。”

盐铁之议,霍光没有直接参与辩论。

但霍光召开这场辩论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削弱桑弘羊在朝中的势力。

不过他不反对先帝的内外政策,只是部分政策已经到了不得不更改的地步。

盐铁之议后,霍光仅取消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

【刘弗陵:朕询问大司马大将军,知盐铁之利多为权贵豪富所取。】

董仲舒长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儒学最大的危机,出现了。

【秦念:在刘彻时期、以及与此相似的时期,绝大多数没权没钱的平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