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2 章(2 / 3)

换一张!

董仲舒脸色灰败。

秦念若是兴儒法之辩,他尚可向陛下申辩。

可如今却是儒家将贬抑陛下身后之名?

就算没有天意规则“禁止谎言”之说,董仲舒也知道秦念所言非虚。

儒家重“仁”,而陛下谥号为“武”。

…………

刘弗陵刘询却都没有要抑制儒学的想法。

事实上,他们并不赞同武帝的穷兵黩武。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这是事实。

【刘彻:第九个丞相是谁?】

已决意不再尊崇儒术,但要以哪家的学说来替换儒家,刘彻暂无章程。

待事后再议。

刘彻也不想再听儒家之事,于是将话题转移回文臣。

【秦念:赵周,下狱自尽。】

【刘彻:……】

刘据木然。

少傅刚被免职,又轮到了他的太傅。

赵周脸色苍白。

忽闻噩耗。

【秦念:罪名是明知列侯献的黄金不足,却不上报。】

酎金制度始于汉文帝。

《酎金律》规定,王侯每年应按照封国的户口数献黄金助祭宗庙,违者王削县、侯免国。

刘彻堪称平静地免除赵周的太子太傅之职。

反正他给刘据安排了两个太傅。

【刘彻:下一个。】

【秦念:第十任丞相是石庆。】

【刘彻:……】

刘据:“……”

他只剩下这一个太子太傅了。

石庆惊慌,他素来十分谨慎,但担任陛下的丞相,就算是他也不敢说能够得以善终。

【秦念:这个在任九年,虽然没有建树但也没犯大错,病逝于任上,难得的善终。】

石庆感激涕零。

承陛下厚爱,方能任丞相之职。

但后世既然说他没有建树,倘若陛下欲任命他为丞相,石庆也有理由推辞。

丞相为百官之首,他能力不足以担任如此要职!

其他重臣更加恐慌。

十三名丞相唯有三人善终。

公孙弘和石庆都是病逝于任上的善终,可见剩下三位丞相唯有一人善终!

【秦念:第十一任,公孙贺。他其实是不想当丞相的,毕竟此前连着三个丞相获罪自杀,谨慎的石庆也经常被你斥责,所以公孙贺曾哭着跪求不受印绶。】

【刘彻:……】

刘邦大为震撼。

他这个名列声誉榜第二的后代,竟然让臣子哭着推辞丞相之位。

………

刘启只觉头疼。

说是彻儿的错吧,那些丞相所为也确实不似人臣。

盗神道外堧地者、与御史大夫相互构陷者、知酌金不足不报者、在位九年无功者。

真就是“人才”纷至。

………

公孙贺此时正随卫青北征匈奴,只是此番未立战功,正因此惋叹。

随即就看到噩耗。

他都哭着跪辞了,都没能推辞成功吗?

卫子夫也为公孙贺忧心。

公孙贺是她的姐夫,是她姐姐卫君孺的丈夫。

【秦念:然后刘小猪你就跟他对着哭,强行把丞相这个烫手山芋塞给了他。】

【刘彻:……】

当初读到这段历史时,秦念就笑得不行。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

公孙贺哭着推辞,刘彻及左右大臣也“感动下泣”。

秦念觉得这左右大臣哭,是感动于刘彻选的冤大头不是他们。

刘彻那句“扶起丞相”就更搞笑了。

公孙贺跪着哭诉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丞相,刘彻张嘴就是“扶起丞相”。

之后公孙贺还是不肯起,刘彻直接就走了,于是公孙贺就这么被强行拜为丞相。

公孙贺是真哭,刘彻则是明摆着的假哭。

【秦念:在任十一年后,公孙贺被卷入巫蛊之祸,与儿子公孙敬声双死于狱中,灭族。事后,你承认没有找出罪证。】

一沾上巫蛊就没有好事。

刘彻极为烦躁。

【刘彻:刘弗陵,将巫蛊之祸详细说来。】

越是烦躁,刘彻就越想知道全部经过。

总不能不断被讥讽,却不知为何被讥讽。

让刘弗陵说,自然是因为刘弗陵不会如秦念一般冷嘲热讽。

【刘弗陵:公孙敬声接替公孙贺担任太仆后,不遵法纪,因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而下狱。】

刘弗陵先说公孙敬声之事,当然是为了表明公孙父子之死并非全然无辜。

也算是努力为阿父开脱。

………

公孙贺早在看到“灭族”时就已是吓得魂不附体。

再看到敬声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更是恐慌不已。

好在左右提及李绪之事。

为匈奴练兵的李绪尚且免死,何况他的儿子只是贪污?

公孙敬声尚幼,缓过来的公孙贺痛下决心,必定好好管教儿子。

管教不好,那就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