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怎么,李将军没有留意过身后是否有追随的将士?亦或者觉得,以你一己之力你可以对抗匈奴?”李广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刘侄的眼神依然和李广对视,坦然无畏的道:“军中将士皆是人生父母养,他们将性命交付在我们的手里,是希望我们可以领他们打赢匈奴,立下战功而归。而不是白白送死。李广将军应该也听李敢提起,本宫一开始并不同意去求救你的事。明知有陷阱,未知敌情,贸然出手就是送死。李广将军一向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为人称赞,怎么,难道认为军中的将士理所当然要为救李广将军而死。”
“不,末将绝无此心,绝无此心。"李广急忙跪下表明态度,他不是的。听到这儿,刘侄算是略为满意。冲李广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句话懂得何意?”
当着李广的面说出这句话,李敢气得待要冲上前与刘侄理论,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凭什么要受到刘侄的折辱?
“李敢不服。不服的好。不服,你们便上书陈明昨日之事,好让朝廷上下都能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父子到底有能无能。无事,回吧。"刘蛭半点不怕事,直接提醒人到这儿了,两看两相厌的人,各自散了。李敢想要冲上去和刘晖理论理论的,可惜,他怕是不成。李广让刘蛭训得头都抬不起,李敢不服气都让他死死压住。不服气又如何?刘侄说错了?
他们有错在先,他们的表现让刘蛭看在眼里,由此断定他不堪重任,李广要辩解,忆起和刘侄几次的交手,刘侄的评价有失偏颇吗?“父亲,我们上书自陈。绝不能让长安长公主一手遮天。“刘侄已然下了逐客令,谁还能留下,李广和李敢退出,在府门前,李敢急忙安抚老父亲,希望他无须太把刘侄所言放在心上。不就是上书罢了,刘侄能写奏本回去,他们也可以很快,朝堂上就李广的事争论不休。
刘侄的态度摆在那儿,一个不听调令,逞一人之勇,无团队合作的人,不能为将。而且,李广之功,都来数一数。他是能打,他所立下的功有多少?真要是有大功,难道不早就封侯?
数不出功来,夸出花来也没有用。
提及李广之功,这是三朝的老臣,功,自是有的,但那些功劳攒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