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趁虚而入,有意杀我臣民,汲中大夫,你竞然还说要以和为贵?等闲人家都受不了如止奇耻大辱。“刘蛭知道汲黯是主和之人,举国上下,大部分都是主和的人。大汉的国策,七十余年对匈奴的政策,都是和亲。不可否认那确实为大汉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但那样的日子不可能一直保持下支。
和亲不能为大汉换来真正的太平,所谓的和亲,只为大汉换来一时的休养生息。一次一次犯大汉边境的匈奴人,他们想要生存就只能抢掠,因气候的变化,因北地的寒冷,游牧民族不抢不掠,他们无法做到自足。这就是他们的宿命而大汉同样如果想让大汉的臣民好好的生存下去,也必须要和匈奴一战到底,否则大汉的边境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刘侄昂首和汲黯道:“求和所换来的只有轻视,想让人怕,想让人不敢欺负你,只有拳头足够硬,有必杀对方的本事,才能让人畏惧。”这话道来,刘彻眼中是藏不住的认同。
不错,正是此理。
大汉的和亲政策,无法为大汉换来真正的安宁。匈奴就是土匪,而且是强大有组织的土匪,他们大汉一定要把这些土匪打服。
刘彻冲刘侄问:“你有人选了?”
人选,刘侄摇头,刘彻却是凝望着刘侄,有些话父女之间一对视,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刘彻道:“那便罢了。”
没有合适的人选,此事便不可为之。刘晖没有说出口的人选,在刘彻这儿也直接让刘彻否。因他清楚,这个事最合适的人选非刘侄莫属。但不可能。
刘侄出使匈奴的事,在刘蛭坑了匈奴不少回的情况下,她只要敢出现在匈奴,怕是匈奴会在第一时间要刘侄的命。
况且国丧期间,凡事都得放一放。
好在虽然匈奴进犯,刘侄之前针对匈奴进犯边境,设下不同的机关。办法虽然看着老,只要有用就行。
骑兵虽然快,追不上。也有他们的缺点,想要对付匈奴,就得对人的缺点下手,再配上地势,凡事必能事半功倍。
边境接二连三告急,好在伤亡不大,刘彻的心情也随之好一些。只是无论从前的母子因为权势而起过多少的争执,王太后去后,刘彻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