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来深圳的怕是不多。不过深圳特区现在急需人才,申请一下也是有希望的。只是……
人才也都紧着重要单位,罗宝珠的这些合资企业,怕是很难分配到大学生。卫主任只能提前给她打预防针,“申请可以提一提,不过你先别抱什么希望。”
“卫主任能帮忙提一提申请我已经很感谢了。“罗宝珠一顿感激之后,自然而然发问:“今年是第一批大学生毕业,这些大学生过来深城,会不会造成深城的供应紧张?”
得,绕了这么一大圈子,可算进入正题。
卫主任心知肚明。
他就知道,罗宝珠找他吃饭,绝对不是简单谈论一下大学生人才分配的问题。
前阵子何庆朗一直去找他,他每次都拒绝。因为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我实话跟你说了吧,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卫主任脸上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你知道我们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查出来现在深城有多少人口吗?”
“多少?”
卫主任伸出三根手指,随手又伸出四根手指,“34万。”“什么?34万?”
这个数字大大超乎罗宝珠的意料之外。
79年之前,深城常住人口只有三四万,短短三年的工夫,人口总数翻了10倍?
这也太夸张了。
“你觉得夸张?"卫主任摇摇脑袋,“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呢,我怀疑有五六十万人口。”
常住人口因为户籍的限制,倒是没怎么增多,增加的人员主要是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这些人多半是建筑工人、求职者,以及他们的家属。说是暂住,一住下就一直没流动,和常住人口根本没什么区别。人口的激增倒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总量五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国家调拨的粮食指标还按着原来的人口数量来,只有几万人的指标。这哪够啊。
不去附近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求援,大部分人得饿死。外省的确有粮食,但是粮食是国家统购统销,管控很严格,不能擅自运过来。
明面上不能运,但私底下总有一些缺口。
不过那点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整个深城都处在急剧缺粮的环境中,餐厅的供应不足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卫主任摊摊手,“我实话都跟你交代了,这事真的无能为力。”“那………“罗宝珠沉默片刻,“国家不管吗?”“咱们特区划立出来,当初就是要让我们自己去折腾,去探索,去解决。如果特区一遇到难题就找国家帮忙,那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事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所谓的办法不过是去外省购粮,外省不能购,那就去国外购粮。总之,要尽快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至于这段日子,大家只能熬一熬。
粮食短缺的问题很快传到李秀梅耳中,作为本地居民,她倒是没多少感觉,那些外地来的暂住客对于粮食的问题应该更加敏感。他们过来深城,并没有把户口迁来,粮票、肉票都发放在内地,有些人还得让家里人寄过来。
而那些偷偷跑来深城的人,没有经过单位允许,单位让粮局停了他们的粮票,没有粮票没法买粮食,也没法进餐厅吃饭,好多人就这样被逼了回去。那些不肯回去的人,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默默在深城生存。李秀梅是无意听鸿泰餐厅的老板林鸿泰抱怨两句,才知道现在深城的餐厅物资供应都很紧缺。
“唉,现在的生意也不好做,人多了,吃饭都成问题,你瞧瞧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人,以前哪有那么多人啊。每人都长一张嘴,长嘴就要吃饭,我看市政府要发愁咯。”
“听林老板说,最近他餐厅关门很早,有生意也不能做,看着心里着急。李秀梅晚餐时间在餐桌上分享这个消息时,黄俊诚和方美丹都竖起了耳朵。方美丹现下在林鸿泰的玩具厂做流水女工,她的工作是李秀梅亲自介绍的,听李秀梅提起自家老板林鸿泰,免不得竖起耳朵多打探一些消息。一旁的黄俊诚则在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鸿泰餐厅粮食短缺,那隔壁的明朗餐厅呢,是不是也粮食短缺?粮食短缺会影响生意,不知道罗宝珠会不会正在为此事发愁。他默默放下碗筷,没了吃饭的心思。
“哎哎哎,你怎么没吃两口就放下了?"李秀梅不满地责备他,“你好歹多吃两口啊,剩着多浪费啊,现在外面多少人没饭吃呢,你有饭吃还不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黄俊诚充耳不闻,拄着拐杖默默走向房间。坐在椅子上的方美丹回头,眨也不眨地望向黄俊诚离开的背影。眼神里带着一丝落寞。
李秀梅不知道黄俊诚的心思,她知道。
在深城开餐厅的不只林老板一人,鸿泰餐厅隔壁的明朗餐厅是罗宝珠投资的,这一点方美丹比谁都清楚。
那些在明朗餐厅搜刮剩饭剩菜的日子,她不曾忘记。她始终还记得鲁阳平从餐厅里捧出来一碗新鲜饭菜时的喜悦心情,那是罗宝珠吩咐过后厨特意送给他们的。
罗老板是个心肠很好的人,黄俊诚喜欢人家很正常。只是…那她怎么办?
现在的她仅仅占着一个女朋友的身份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和黄俊诚像正常男女那样展开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