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谁告诉你那是吃进肚子里的药丸子?”他没好气地说道,语气里充满了“你这凡人真是愚不可及”的嫌弃,“榆木脑袋!此‘丹’非彼‘丹’!我说的《九转七返大还丹》,它不是一种吃的丹药,它是一门功法的名字!
而且,药丸子怎么了?九转七返大还丹可是九转金丹的一种,人吃了立地成仙,还是不朽不灭的金仙,你凭什么看不起炼丹的?”
“我……我没有,而且,您说,这居然是功法的名字?”许景明更懵了,这名字听起来也太像实物了。
“没错!”少年馆主似乎为了尽快打发他,难得地多解释了几句,虽然语气依旧敷衍得像是在背诵说明书,“所谓‘九转’,非是炉火转动九次,乃是指人身精气神之蜕变升华,需历经九重极致的淬炼与转化,一转一重天,九转功成,可窥见性命之本真。”
“所谓‘七返’,亦非丹砂烧炼七回,乃是指人之先天一点灵光,于后天蒙尘,需历经七次返璞归真之修行,洗尽铅华,逆返先天,方能契入大道之源。”
“至于‘大还’……”他顿了顿,似乎在找一个对方能听懂的比喻,“嗯……大概就相当于……把你这块顽铁,里里外外、从头到脚、从精神到肉体,彻底锻造成一块百炼精钢,甚至……是更高级的东西?让你把丢失的、浪费的、没开发出来的潜力,全都‘还’回来,并且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圆满状态!懂了没?”
许景明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每个字好像都听懂了,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什么精气神九转,什么灵光七返,这听起来比最抽象的哲学课还要难懂!
“馆主……这……这听起来好像不是拳法啊?”他弱弱地问道。
“拳法?拳法算什么?”少年馆主嗤笑一声,指了指周围浩瀚的书山,“练那点粗浅的拳脚功夫,需要读这么多书吗?《九转七返大还丹》乃是直指性命根本的无上法门!练到高深之处,举手投足皆含莫大威力,一拳一脚自然契合天道法则,胜过世间万千种所谓的‘拳法’、‘绝技’!”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说得有点多,又迅速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总结道:“所以,让你背《道德经》是打基础中的基础!连‘道可道,非常道’都没弄明白,你还想练‘九转七返’?做梦去吧!赶紧去拿书,背不完今天别想吃饭……哦不对,是别想下课。”
说完,他再也不理会世界观受到剧烈冲击、已经彻底呆滞的许景明,重新点开平板,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五毛特效”的仙丹服用效果,嘴里还嘀咕着:“嗯……看起来挺有趣的,下次炼丹的时候倒是可以加上一点。”
许景明站在原地,感觉自己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的世界却是他完全无法理解的境界。
九转七返大还丹……直指性命根本的无上法门……
他茫然地走向左手边的书架,开始机械地寻找那本厚厚的、据说有五千字的《道德经》。此刻的他,对于这家希望武馆的“怪”,有了一个全新层次的、颠覆性的认知。
这家武馆,恐怕根本就不是教人“打架”的。
许景明在希望武馆待了一下午,对着那本厚厚的《道德经》磕磕巴巴地念,试图把那些拗口的句子塞进脑子里。少年馆主只顾看剧,偶尔被他读错字的声音打扰,才不耐烦地纠正一下读音。
傍晚,许景明脑袋发胀地回到家。一家人正等他吃饭。
“回来啦?”母亲一边盛饭一边问,“第一天去那武馆,学了什么真功夫没有?”
许景明坐下,有点蔫:“没学拳脚……馆主让我背《道德经》。”
“背经?”许洪放下筷子,皱起眉,“哪个《道德经》?老子那个?他去武馆背这个?背了多少?”
“嗯,”许景明扒拉着饭,“说是完整版,有五千字。背了一天,也没背下多少。”
爷爷许桂顺笑了:“这馆主有点意思,练武先修心?倒是新鲜。”
许洪却脸色不好看:“我就说那地方不靠谱!哪家武馆开学第一天不让站桩不打拳,让人背书去的?这不是糊弄人吗?景明,要不明天别去了,纯属浪费时间。”
许景明抬起头,虽然累,但眼神很坚持:“爸,是我自己非要去的。馆主是怪,但他肯定有他的道理。这才第一天,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我想再试试。”
许洪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再反对,只是重重叹了口气:“行吧,你自己选的路,你自己扛着。但八极拳的功课不能落下的。”
“知道了,爸。”许景明点点头,继续低头吃饭,心里却琢磨着明天怎么才能背得快一点。
暑假一天天过去,许景明几乎每天都泡在希望武馆里。那本厚厚